陸胤甫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6)
新周期規則對競技健美操基礎訓練方法的影響
陸胤甫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6)
競技健美操的競賽周期為4年一期,每一個新的周期在規則上都會有相應的調整,該文以探究新周期規則為切入點,探尋其對競技健美操訓練方法的影響,希望能對競技健美操練習者起到幫助作用,并為新的競技健美操基礎訓練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新周期 競技健美操 訓練方法
2017年,我國健美操又一次進入新的周期,回顧健美操在中國近40年的發展,速度快、傳播面廣、受認可程度高是其幾大特點。而隨著項目的發展,健美操,特別是競技健美操正進入一個瓶頸期,要突破瓶頸就要大幅度的改革謀新。借助新周期對競賽規則、競賽方法進行改變是項目轉型變革的一大表現,同時也對競技健美操項目的訓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原來需要著重訓練的內容,如今在規則中被淡化,而平時不常訓練的內容在規則中成為新的重點,這些規則上的改變,激勵著我們每一位運動員、教練員朝著項目更好的方向不斷進步。
對比上一周期(2013—2016)我國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該次對規則的修改幅度較大,不僅減少了成套動作規定完成時間,還對難度數量、難度組別、過渡、連接、配合、托舉等要求都做出了大幅度修改。表1例舉了該次規則相對前兩周期的幾項修改內容。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近3個周期中,競技健美操成套時間逐漸減少,對操化單元、難度個數、托舉也逐漸減少,而新周期中新加入了對難度、托舉、同伴配合的要求。托舉:成套中僅為一次托舉并有一分的分值,由裁判長評分,最高1.0分(一個優秀完美滿分的托舉相當于兩個1.0分難度);同伴配合:肩部高度以下的托舉被認為是同伴配合,不被算為有分值的托舉(要2個或2個以上同伴接觸,其中一名運動員離開地面并重心支撐在同伴身上就視為托舉,更改為肩部以下的托舉即使同伴離開地面重心支撐在同伴身上都視為同伴配合并且沒有分值);難度:4組任選3組連接算組別(A、B、C、D4個組別不可缺組至少有一個是單獨完成改為任選3個組別);連接:二/三連接難度與難度技巧(每個成套可以出現2次連接,每個連接動作可以2或3個,連接算組別)[1]。
通過對競賽規則變化的仔細觀察和思考可以發現,雖然整體時長有所減少,但并不意味著成套的強度有所降低。新規則有意放寬了對單個難度的限制以及對難度組合的限制,使得運動員能更好地發揮所長,不會因為某一組別難度的弱勢而影響成套動作的整體美觀和完成效果,同時規則還強調了托舉和配合的定義,并首次將托舉列入了可量化的評分中,體現出了新規則希望競技健美操向著多元化、復雜化的方向發展,而且對托舉的量化評分也是對成套動作整體強度的保證。
基礎訓練貫穿于競技健美操訓練的各個階段,一般的基礎訓練包括基本動作訓練、身體能力訓練和基本難度訓練。
3.1 基本動作訓練
競技健美操的基本動作訓練應體現在整個訓練過程中,不論是熱身、難度、成套的編排還是素質練習,都應該將基本動作融入進去。基本動作訓練包括身體基本姿態、動作和基本步法等,從走、站、波浪和腳位逐漸上升到基本步法的多樣練習,以及通過小組合作練習的方式提升他們的基本功,還可運用跑、跳小組合作訓練提高隊員的身體協調能力與控制能力,以此強化其身體直立,而對于健美操規定動作的訓練,重點是動作規格與要求[2]。這種基礎訓練的內容與方法已經非常成熟,也是每一位運動員練習競技健美操的必經之路,它著重強調運動員的姿態規范,但隨著新周期的到來,在基本動作訓練時有必要適度放棄強調身體的直立姿態,而更加強調動作的美感和協調。

表1 成套內容修改項目表
3.2 身體能力專項訓練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專項體能訓練內容包括肌肉控制力、靈敏素質、動作力度、動作速度等[3]。肌肉控制力的主要訓練方法有手位的定位控制、俯臥撐類控制等,核心區及腿部的端腹控制、俯撐爬行、支撐、單足站立控制等,手指、腳背的手型變換練習、勾繃腳背練習等。靈敏素質的主要練習方法有基本手位和步伐的組合練習、“蜘蛛爬”等有針對性的特殊動作練習,動作力度與動作速度的練習方法一般采用增加負重,提升音樂節奏、動作速度、反復練習等。近年來,競技健美操專項體能訓練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相比原來的專項體能練習而言,有重復次數少、動作組合多、對小肌肉群訓練內容增多等特點。
3.3 基本難度訓練
競技健美操基本難度的訓練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解訓練法、完整訓練法、重復訓練法、變換訓練法,通過對技術動作的分解練習,讓運動員了解整個技術動作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在將分開的部分組合起來,運用完整的訓練法進行訓練,通過多次重復練習,加深整體動作的印象,等動作熟悉之后加上變換訓練內容、負荷、和形式等方法,提高運動員訓練強度和應變能力,通過神經刺激神經系統,提高訓練質量[4]。實際上在2013—2016周期之前,競技健美操基本難度訓練還處于模仿練習的階段,大部分難度只要在運動員能力達到的前提下,通過觀看視頻、參加比賽等交流方式對難度產生一定的印象,然后埋頭苦練。在進入新的周期后,這種方式已經不適用于競技健美操難度的練習了,一方面基本難度技術已經成熟且統一,另一方面新規則對難度越來越放開,僅依靠運動員身體能力加以模仿已經不足以完成一些新穎的難度動作,如跳與躍類難度中的轉體540°團身跳再轉180°成俯撐、轉體540°屈體跳再轉180°成俯撐;平衡與柔韌類難度中的單足轉體1080°成無支撐垂地劈腿、無支撐雙依柳辛成無支撐垂地劈腿等,這些難度旋轉度數高、速度快,要求運動員有很強的空間感、身體控制能力以及協調性。所以,在新周期的基本難度訓練中更應該強調難度的技術要領和綜合能力,而非只強調身體素質。
[1]楊光體育.2017-2020健美操規則修改介紹[EB/OL].http://mp.weixin.qq.com/s/B1N79xYJ-4YN7Q_x2m_I3g,2017,02.
[2]王志宏.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隊的訓練及可持續發展探究[J].時代教育,2016(17):139.
[3]董麗麗.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體能訓練理論及方法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6.
[4]姜艷.山西省高校高水平競技健美操隊訓練方法對比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3.
G831.3
A
2095-2813(2017)05(c)-005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