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國土資源局 黃康民
瑞安市積極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瑞安市國土資源局 黃康民
近年來,瑞安市高度重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按照“提升質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控制總量”的思路,聚焦在“高效”上做文章,實現以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地方發展創造平臺,提供空間。近日,全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獲得國務院通報表揚,獲得用地計劃指標1000畝的獎勵。
2016年瑞安市土地清理所涉5項指標均提前并超額完成任務。針對近年來用地需求巨大、增量指標逐漸減少的兩難困境,瑞安市立足存量資源,對歷史遺留閑置土地啟動盤活處置,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并建立了市級閑置土地處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和分類處置的原則進行合理處置,2016年共完成閑置土地處置74宗1185畝,同時完成批而未供土地清理2315畝,盤活存量用地1999畝,極大限度激活了沉睡的存量資源,促使土地得到充分開發利用。2011-2015年近五年供地率實際達80.23%,近三年按期開工率達到92%,到2006-2014年供地面積閑置率僅為0.02%,遠低于省里1%的要求。如地處中心城區的安陽老工業區,總用地面積233畝,工業區內產業低小散、廠房空置率高、空間布局混亂、經濟效益低下,經盤活處置后建成集高檔住宅、金融、商務、文化、娛樂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安陽城和吾悅廣場,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加快打造“至美瑞安”。
▲瑞安市服務集聚區(安陽C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圖
1.創新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
制訂實施城鎮低效用地開發利用涉及村集體土地的若干政策、提高工業項目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實施意見,完善城中村、危舊房、舊住宅區改造等政策。推行房票地票、地塊打包出讓等方式,將166個重點拆改項目列入十大重點工作責任捆綁攻堅,逐一明確責任清單,由四套班子領導領銜,實行部門鎮街干部責任捆綁攻堅,跑出拆改“加速度”。自2013年開展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以來,已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11982畝,其中達到省級完成標準4548畝,特別是去年以來,結合“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4714畝。比如,遺留多年的濱江大道堤塘外近1公里違建帶、巾子山西涂68畝低效團塊、塘下新瀆130畝違建均在短期內拆除。又如,涉及低效用地4570畝的東新產城融合示范帶,組建5個攻堅組,實行“工分制”考核,目前已拆除違建企業632家、100多萬平方米,騰出土地1700多畝。
2.創新僵尸企業處置辦法
瑞安市政府對處置化解僵尸企業土地專門成立工作小組,金融辦、發改、國土、住建、開發區及相關鎮街為成員單位。創新出險企業工業用地分割、擔保代償稅前列支、企業互助增信還貸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大力盤活僵尸企業存量廠房,騰出空間助推優質企業成長。比如,浙報電商文創園,原先是僵尸企業抵押廠房,通過臨時啟封等機制、財政獎補等政策,引入浙報集團打造全要素、低成本、高品質的眾創空間,已入駐企業42家,2016年產值達7億元,獲評溫州十大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又如,通過盤活鴻銳集團僵尸廠房,引入馬太新能源汽車項目,將實現整車下線,推動瑞安市汽摩配產業向整車制造攀升、向新能源汽車轉型。
1.高效實施海涂圍墾
面對近年來日益嚴峻的耕地占補平衡形勢,瑞安市深入挖掘耕地后備資源,近五年來全市完成補充耕地17514畝、標準農田9945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達25.6萬畝,順利實現占補平衡,有力保障了龍麗溫高速、甬臺溫高速復線、溫州繞城高速西南線、飛云江五橋、104國道西過境甌海桐嶺至瑞安仙降段等省重大線性工程,以及瑞安眼鏡光學平臺、五洲國際商貿城、年產500萬只裝電噴氣門體投資項目、年產8萬臺裝配用關節機器人項目等省重大產業項目的落地。同時,瑞安市堅持以大圍墾開拓新空間,近年來累計投入22億元,圍成近1.6萬畝,其中閣巷墾區5800畝、丁山二期1.06萬畝,加上在圍的丁山三期3.58萬畝、甌飛一期南片6.65萬畝,在圍總面積超10萬畝,在全省各縣(市、區)中最大,其中丁山三期圍涂西片工程已開工,甌飛一期南直堤工程已完成施工招標。特別是2016年安排5.3億元政府債券,專門用于甌飛起步區產業平臺建設,整個區塊通過省級填海驗收,新增可直接使用的熟地5000多畝,加快打造“海上瑞安”。
2.高效配置圍墾用地
堅持“畝產論英雄”,結合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工業用地差別化地價、彈性出讓等政策,推動圍墾土地流向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項目。比如,浙南產業集聚區閣巷分區,集聚了中科光電、力諾流體、雅虎汽車等一批龍頭品牌企業,目前已有96家企業落地,其中80%是先進裝備制造企業。又如,丁山二期平臺,成功引進總投資51億元占地1145畝的華峰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占地500畝的機械裝備產業園等五大產業園項目。
1.全域落實耕地保護政策
2016年,出臺實施《瑞安市耕地保護補償辦法(試行)》,給予正在種植的永久基本農田和其他一般農田每年每畝70元補貼,全年共發放補貼資金1225萬元,涉及農田達19.4萬畝,不僅切實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還有效督促群眾共同參與用地監督、耕地保護等工作。不斷完善耕地占補平衡機制,深入挖掘耕地后備資源,瑞安近五年共補充耕地17514畝、標準農田9945畝,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25.6萬畝,既守住了耕地紅線,又保障了龍麗溫高速等多個省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落地實施。
2.嚴格執法堅守耕地紅線
率全省之先出臺實施《瑞安市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管理責任追究辦法》,組建市政府牽頭、多部門配合的市級打非辦,并依托國土資源“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對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非法采礦實施聯合執法、高壓嚴打,國土資源違法態勢得到有效遏制。為進一步整合完善行政執法統一協調指揮機制,瑞安市于2016年率先啟動實施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建立了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將國土資源、住建等部門的執法監察職能統一整合到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切實提升了執法效能。2016年,瑞安市以3.64%的違法占用耕地比例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連續6年以5%以下的違比實現土地衛片執法檢查零問責、零約談,遠低于國家、省規定的15%問責紅線。
3.全速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率溫州各縣市之先,協同溫州市本級第一批整合實施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綜合服務,通過并聯審批、統一收取稅費、優化收費方式、啟用“瑞安國土”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等“一站式整合到底”的特色舉措,實現國土、住建、地稅三部門“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獲省“零土地”技改審批方式改革示范縣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