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江海
摘要:
本文主要對FZ/T 73010—2008《針織工藝衫》和FZ/T 73010—2016《針織工藝衫》標準內容的差異進行了對比分析,歸納整理了新舊標準中主要異同點。新標準實施在整體上更符合行業的需要,同時為規范市場提供有力的依據。
關鍵詞:針織工藝衫;新舊標準;紡織品;比較;質量
隨著現代紡織技術的發展,FZ/T 73010—2008《針織工藝衫》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滯后于市場經濟消費者的需求,為了盡快適應新的市場需要,修改后的新標準FZ/T 73010—2016《針織工藝衫》(以下簡稱新標準)已于2016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于2017年4月1日生效實施。代替原FZ/T 73010—2008《針織工藝衫》(以下簡稱舊標準)。新標準是在舊標準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完善,在整體上更符合行業的需要。本文對新舊標準的變化進行了比較和分析,以供探討。
1 主要內容變化
1.1 范圍
新標準增加了不適用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飾的規定,徹底打破了以往嬰幼兒服裝和成人服裝同一標準的不合理的情況,使該新標準的適用范圍更為清晰、科學、合理。
1.2 規范性引用文件
(1)新標準規范性引用文件刪除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使新標準更加成熟和規范。
(2)新標準中的引用文件多數不標注日期,表示這些標準均采用最新的版本;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方法,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新標準增加了:“GB/T 6411《針織內衣規格尺寸系列》、GB/T 8628《紡織品 測定尺寸變化的試驗中織物試樣和服裝的準備、標記及測量》、GB/T 14801《機織物和針織物緯斜和弓緯試驗方法》、GB/T 19975—2005《紡織品 頂破強力的測定 鋼球法》、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SB 16—2159《針織產品標準深度樣卡1/12》、GSB 16—2923《粗梳毛針織品起球標準樣照》”;GB/T 3921和GB/T 8427在新標準規定用2008年版;GB/T 19976在新標準規定用2005年版;國標GB/T 29862替換了行業標準FZ/T 01053。這些修改使檢測和判定更加規范和準確,使生產企業的產品更能符合市場上的需求。
1.3 產品規格或號型
新標準增加了產品號型的規定:對應普通工藝衫,按照GB/T 6411或GB/T 1335(所有部分)標準號型;緊身結構或者特殊款式的針織工藝衫以厘米為單位,標注適穿的人體凈身高及凈胸圍的范圍。這樣使整個針織工藝衫的型號更加科學、合理,更加符合市場上消費者的選擇。
1.4 要求
1.4.1 要求內容
內在質量中,新標準增加頂破強力和洗后外觀指標;外在質量中,舊標準中 “本身尺寸差異”在新標準中修改為“對稱部位尺寸差異”。
1.4.2 分等規定
新標準增加了“內在質量各項指標以檢驗結果最低一項作為該批產品評等依據”和“在同一件產品上存在不同品等的外觀質量問題時,按最低品等評等。在同一件產品上只允許有兩個同等級的極限表面癡點存在,超過者降低一個等級”。這些修改使標準更加規范、完善,增加了生產企業和檢驗機構可操作性、實用性。
1.4.3 內在質量
(1)纖維含量
在新標準中纖維含量刪除了舊標準中“凈干含量”的要求,采用GB/T 29862規定:纖維含量一般以凈干質量結合公定回潮率計算的公定質量百分率表示。相比舊標準中采用FZ/T 01053,新標準保持了與時俱進,更符合行業趨勢要求。
(2)甲醛、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舊標準甲醛指標“75mg/kg”和pH值指標“4.0~7.5”修改為新標準“按GB 18401規定執行”。輔料在新標準中也列入甲醛、pH值、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考核范圍,這也是新標準與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401保持一致,更符合市場上的需求。
(3)色牢度
新標準按主料和輔料分開考核,主料耐濕摩擦淺色織物指標比舊標準提高了半級;輔料由舊標準的不考核,修改為考核耐皂洗、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和耐汗擦色牢度。這一改變對淺色織物、輔料考核更合理,更符合消費者和生產商的需求。
(4)物理指標
新標準由舊標準中“單、雙面織物考核起球,其他不考核”修改為“起球只考核產品的正面,正面磨毛、起絨、植絨的產品及鏤空、網眼、花邊等產品不考核起球”;進一步細化了水洗尺寸變化率不考核的范圍;增加頂破強力和洗后外觀的考核;提高了兒童領圈拉開尺寸指標。上述改變對于生產商創新產品、豐富設計選用面料是有利的,更符合市場發展與標準應用合理性規定。
2 外觀質量要求
2.1 表面疵點評等
新標準中表面疵點評等規定在舊標準基礎上保持不變,將“兩袖口、兩下擺邊、兩口袋布要一致”修改為“兩袖口≥4級、兩下擺邊≥4級、兩口袋邊≥4級”,同時明確了“不明顯”與“明顯”的定義。這些新標準所做的細致化、優化,都突出了對產品外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便于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和檢測機構的操作性。
2.2 對稱部位尺寸偏差
新標準用“對稱部位尺寸偏差”替代了舊標準“本身尺寸差異”, 以4段尺寸范圍細化了規定:≤5cm、>5cm且≤15cm、>15cm且≤76cm、>76cm。相比舊標準的指定部位:袖長、肩寬、掛肩、羅紋、袖寬、門襟、口袋,新標準考核更全面、更嚴格,有效控制產品質量,保障消費者權益。
3 外觀質量檢驗
新標準細化了檢驗條件,增加了紋路歪斜、色差評級、縫跡伸長率等外觀質量檢測方法。
4 判定規則
新標準增加了抽樣數量的規定,刪除了外觀質量中“規格尺寸”規定,這樣在實際操作中更簡單明了,方便抽樣人員進行操作。內在質量新標準修改為“內在質量按7.3要求,有1項不符合,則判定該批產品部合格。其中,色牢度項目不符合按色別判定該批產品部合格;洗后外觀檢驗結果至少2件及以上均合格者判定該產品合格,不合格者則判定該批批次產品不合格”。同時,新標準增加了復驗相關操作規定,方便了被檢方提出復驗,使得檢驗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5 結論
新標準增加了不適用于36個月及以下嬰兒服飾的規定,以及頂破強力和洗后外觀質量的考核項目,區分了主料與輔料的色牢度指標,刪除了纖維含量中“凈干含量”要求,并修改了產品號型的規定、耐濕摩擦色牢度指標、起球指標、表面疵點評等規定等。總體來看,新標準的內容更符合針織工藝衫產品的發展趨勢與標準應用的合理性,為規范市場、統一行業內操作提供有利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