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山
摘 要:當前社會,家庭結構產生變化、家庭解體、離婚的比率大幅度提高,大量的離異家庭導致了大量單親兒童的出現。為促進單親兒童健康成長,必須重視并加強對農村離異家庭兒童的教育。
關鍵詞:農村離異家庭;兒童教育;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41
家庭結構是否完整和健康,對兒童的心理、學業和道德品行等方面都會造成影響,心理上的壓力和創傷導致了兒童性格的變化,這些兒童作為一種特殊的群體,如果得不到及時引導,會影響到兒童今后的發展,甚至出現極端化的性格傾向,對社會產生危害。農村離異家庭兒童的教育不僅僅是家庭問題,更是社會問題,要引起重視。
一、農村離異家庭兒童教育現狀
農村離異家庭中往往存在教育缺失的問題。
(一)家庭生活和學業教育
由于家庭婚姻關系的破裂,家庭成員父母一方的缺失,農村離異家庭的經濟壓力比較大,農村離異家庭兒童的監護人既要上班工作又有地里的農活需要完成,在精力上和時間上對兒童的關注會比較少,沒有有效的陪同玩耍,更別說悉心教育。甚至在一些離異家庭中會出現父母雙方都長期與兒童處于分離狀態,由祖父母或近親等臨時監護人代為照顧,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對兒童的行為和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父母長期缺位的情況下缺乏及時有效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兒童心智還不成熟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在兒童的性格培養和道德教育方面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農村離異家庭兒童對學習的關注比較單一,注重成績分數而對能力的培養不足。多數兒童需要在課外幫助家里承擔一些家務,課外活動比較少,更不要說業余愛好的培養和課外輔導,教育主要依靠學校,家庭教育缺乏。
(二)心理健康教育
農村離異家庭兒童教育的缺失造成兒童的心理障礙遠高于城市兒童。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農村家庭教育思想認識不足,導致離異家庭兒童的心理創傷得不到及時安撫和疏導,長期積郁的情緒很容易讓兒童產生心理問題。首先,由于家庭婚姻關系的破裂造成家庭氛圍緊張,讓兒童長期感覺恐慌,產生不安全感,對外界環境敏感,很容易在受到刺激的情況下產生過激行為,長期的心理壓抑讓兒童叛離心理嚴重,容易產生厭學、打架甚至道德問題;其次,離異家庭中的兒童在長期的心理負擔下,對父母的離異產生內疚、失望、傷心等負面情緒,感覺自己異于常人,形成孤僻的性格和行為,不能融入社會。
二、農村離異家庭兒童教育對策研究
(一)家庭方面
從目前農村離異家庭兒童教育現狀來看,家庭成員自身的素質和文化水平對兒童的影響巨大,這就要求家長重視家庭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和良好家庭氛圍的創造,為兒童樹立榜樣起到積極作用,來補償兒童在婚姻破裂的家庭中受到的打擊和創傷,為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打好基礎,幫助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首先,要加強與兒童的情感交流,進行有效陪護,得到兒童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扉,給予兒童鼓勵和發展空間,讓兒童能夠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情感,投入群體生活,培養積極開朗活潑的性格,淡化離異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后,對兒童的成長要采用科學耐心的教導方式,由于離異家庭兒童在家庭結構發生變化時心理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容易敏感和叛逆,注重循循善誘的方法不要急功近利,要避免打罵訓斥的暴力形式對兒童造成二次傷害。
(二)學校方面
教師不僅要關注離異家庭學生的學業,更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加強對離異家庭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學習環境的了解,及時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反饋給家長,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合作教育,降低單親家庭給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首先,在生活和思想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提高他們在學校的歸屬感;其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最后,在學習上給予學生鼓勵,激勵學生正確對待學習,鼓勵他們參加各種課外學習小組發展業余愛好,在提高個人能力的同時加強集體榮譽感。
(三)社會方面
離婚率的持續升高導致學生成長環境的不健全,這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和重視,建立并制定家庭教育相關法律制度,完善農村的家庭教育指導和服務體系,讓家庭教育工作法制化、科學化。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學生的教育中責任巨大,缺一不可且相輔相成。目前我國農村社區的家庭和兒童教育指導機構還非常少,政府部門要扶持和推進相關教育工作的進行,增強家庭教育方面知識的宣傳和指導。
三、結語
總之,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要關注農村離異家庭學生成長環境的改善和性格的培養。作為目前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夫妻離異對兒童的影響不容忽視,加強家庭和學校、社會的共同合作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何宏靈,劉靈,楊玉鳳.單親家庭兒童個性和學習成績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3).
[2] 王玲.離異家庭子女心理與行為特征的研究[J].中國家庭教育,2006(1).
[ 責任編輯 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