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由于移動接入設備的普及和各種新媒體不斷出現,極大地改變著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式,同時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很大影響。本文就當前形勢下新媒體的特點、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和變化等背景,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新媒體下如何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2-0116-01
一、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的出現,為當代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很多不良信息也通過新媒體持續發酵和快速傳播,成為影響校園安全的因素,也為高校的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挑戰。在當前形勢下,新媒體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一)新媒體提供了方便的接入方式
在新媒體之前,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報紙、廣播和電視等,這種由點到多點的傳播方式局限性較大,不良信息很難在大學生中大規模的爆發。但在新媒體時代,由于各種手機、iPad等移動接入設備以及微博、QQ、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廣泛使用,在方便人們獲取信息的同時,也極大地加快了信息產生和傳播的速度。
(二)新媒體具有很強的交互性
在傳統的媒體中,用戶是被地動接受傳播的內容,用戶之間難以產生互相影響。相比之下,新媒體提供了方便評論和轉發的接口,使得用戶參與的可能性增大。人們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發表言論。隨著大家的參與,大量的個人評論在互聯網上傳播,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校園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
(三)新媒體具有的時效性、多元性等特點
在新媒體下,學生面對大量的傳播內容,會出現認識不足和應對乏力的情況。新媒體的時效性表現在學生對事件的態度有一個從觀望、關注到淡漠的過程。由于學生思維不同,對各種事件的理解也大不相同。新媒體中的各類網絡事件本身就存在多元性的特點。同樣的事件,不同的學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比如:老人摔跤的問題。扶與不扶,在學生中可能會有嚴重的分歧。
二、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工作的挑戰
(一)國際形勢深刻而復雜的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美國完全主宰世界的格局已經被打破。為了走出危機、維護霸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惜擾亂世界,打壓中國。在中東地區連續發動顏色革命,在南海地區挑起爭端,導致世界亂局和中國困局。影響中國的社會穩定。而根據新媒體的特點,再加上高校大學生閱歷不足,思想單純,很容易就成為國外勢力宣傳的重點。
(二)當代大學生面臨多種思潮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等為中國人注入了強大的信仰。但是,出現了嚴重的拜金主義現象。由于新媒體多元性的特點,各種思潮都在廣泛傳播。當代大學生能否堅守革命的理想與信念,是否能經得起考驗,便是一個大問題。
三、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轉變
根據新媒體的特點,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來說,新媒體就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利用好新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對學生工作提出新要求,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索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轉變。
(一)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養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應該從中分析中央文件精神、馬列主義面臨的各種思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各種挑戰。引領思想應該放在輔導員思政工作的第一位。要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緣由、目標以及如何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二)開設第二課堂
通過多開設第二課堂,比如針對體育生,鼓勵他們在課下參加體育舞蹈、花樣跳繩、舞龍等訓練,多開展社團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多接觸傳統的藝術文化,讓學生們在學習體會傳統藝術的同時實現對本民族的認同,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三)以生為本
新媒體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異化。在農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背景下,教育模式已從傳統的求同思維轉變成了求異思維,精英教育也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切實做到以生為本。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合理選擇和人格,維護每個學生的合理利益,滿足其合理要求。
(四)把握當前新媒體下學生的思想動態,預防突發事件
為了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能夠快速、有效地發現和掌握新媒體下各種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并抓住和理清學生思想變化的脈絡,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化解學生的思想危機。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利用新媒體的時效性,引導學生對事件態度的轉變,加快學生對新媒體傳播事件淡漠的進程。
參考文獻:
[1]段志英.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2]孫國強,劉濤.試析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改革與開放,2011(8).
[3]陳從楷.談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11(9).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