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桂瓊
摘 要:小學是語文基礎學習階段,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需要讓其多動筆,以下就針對預習、復習、講讀和總結中小學語文練筆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教學;練寫
目前的小學語文課,特別是小學階段的高年級學科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學生思維的啟動,注意培養學生思、聽和說的能力。通俗來講,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的主要是聽眾的角色,課堂上很少動筆,這是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弊端體現。實踐中常見的問題是,有時整節課上學生甚至用不著筆;雖然有時候會安排學生練習寫字,但是一般不會在課上進行。在該種情況下,學生常見的問題是認識字,卻寫不出來;很多情況下,學生能夠說出意思,也聽得懂,一旦要求落實到紙面上,就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會動筆”了。為此,實踐中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多動筆練習。鑒于這樣的認識,在語文教學中,我重視讓學生動筆,一有機會,便讓學生練寫。
一、預習階段加強漢字練與寫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預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不僅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于預習這一環節而言,將其放在課內或者課外,可謂仁者見仁,沒有統一的標準。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認為將預習放在課內效果會更好一些。學生在進行自主預習或者老師引導性預習過程中,不僅要進行讀和想,而且還要求將重點、難點以及疑難之處清晰地記錄下來,這實際上就是寫的過程。學生在初次讀課文時,要求他們將不懂的或者生僻字、句畫出來。與此同時,還應當結合課文內容,就寫作環節加強訓練。實踐中,需要學生加深理解的地方,要求和引導學生利用字典進行查找,然后結合課文意思將字、詞、句的意思寫下來。對于那些段落較為明顯的語文課程,我們應當要求或者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分段,然后將各段大意寫下來。同時也減輕學生負擔,而且這種形式的動筆訓練,也可以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學生后期更加深入的寫作練習,在預習的練筆中對課本中的生字及重點的詞句進行了熟悉,在此基礎上展開相應的課本知識內容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培養其綜合語文素養,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在復習中練與寫
語文課上我常常幫助學生復習,在這一環節,我們應當注意引導和督促學生練寫。比如,讓學生先聽一段或者一句話,使學生在默寫中記住所學的知識點。同時也可以通過課本文章復習來拓展學生的寫作練習思路,使學生多動筆,并且做到對所學內容重溫,例如,小學語文基礎教材中眾多的文章都具有伏筆和聯想,給學生“意猶未盡”的感覺,在這里教師可以將這種文本進行有效的運用,展開聯想練筆,使學生可以進行創新和想象,將課本內容進行拓展寫作。例如,針對《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文章,在課本學習完成后,可以以洪教頭羞愧,然后灰溜溜走開這一情景進行擴寫練習,引導學生去聯想,洪教頭腿部受傷,其在走后會遇到什么,其心理活動會是怎樣的,以此展開學生的想象練筆,并在練習的過程中理解文本中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在講讀過程中練與寫
在課文閱讀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安排學生進行練寫。第一,讓學生在閱讀課文以及相關材料以后,對這些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然后再動筆進行圈劃或者做批復。比如,在《荷花》一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讀、畫結合,將能夠體現荷花美的語句標注出來,并簡要寫出理由。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加大了學生的課堂投入程度。第二,聽、記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可以而且應當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做筆記。比如,可以記老師的板書,記段意、中心、寫作特點,記重點句子的意思,記老師講課時用的好詞佳句,也可以記下自己覺得寫的優美或者有意義的話,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加大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其次是便于學生以后對文章重點內容的復習;再者是使學生可以進行寫作素材的搜集,優美詞句和有意義的話可以為學生后期的寫作練習提供素材,益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最后這樣的練寫,使學生上課時手腦并用,培養了學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在總結時練寫
在講讀課文結束,我常常進行教學總結。或者是對一節課內容進行簡單總結,或者一篇課文教完以后再做小結。在此過程中,建議抓住時機,對學生強化練寫,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仿寫訓練。仿寫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學完成后,要求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仿寫,可以為寫作提供基本的思路,在此基礎上進行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達到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和寫作。
總而言之,由于我注意了在語文課上讓學生練寫,改變了過去“動口不動手”的現象,學生手腦并用,提高了學習語文的效率。學生不僅有了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黃靜.淺談如何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5.
[2]徐翠萍.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亞太教育,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