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摘 要:隨著小學課改的不斷深入,心理健康教育漸漸地受到教育學者的關注,教育的本質是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學習而不是死讀書。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情感、良好心理品質養成的關鍵時期,其可塑性極強,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協助他們構建積極的心理態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教育術語為基礎教育,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基本素養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根基。可見教師在教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要適時地滲透一些促進心理、道德及其人格養成的知識,讓學生在體驗式課堂中吐露心聲,從而獲得心理體驗,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感情交流,這就要求我們要在心理健康教學中廣泛應用體驗式教學。
一、創設日常生活場景,增強學生心理感受
作為新時代的小學心理教師,應該用心觀察學生存在的問題,積極整合生活中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材料,并有機地融入日常教學中,在開展體驗式教學中不斷創設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使得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中更容易地投入學習狀態,從而對新的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與認知。
例如,大多數小學生在與人交往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有學生孤單地待在角落中不愿與人交流,這是由于小學生的心智還未成熟,在思維表達及語言組織能力上稍有欠缺,所以在處理人際關系上存在一些不足,而這些不足會打壓小學生日常與人交往的信心,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健康生活。一些負面情緒會讓學生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壓迫感,因此面對這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兒童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有機地融入多媒體課件中,應用可愛、吸引學生的動漫形象為學生呈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交友方式;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在一起唱《友誼地久天長》這首歌曲。通過營造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場景,來增強學生的心理體驗,運用這種方法來協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如此一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實現滲透“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把學生作為主體,營造積極的課堂氣氛
體驗式教學的宗旨是: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協助學生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其要求教師始終把學生作為主體,真切地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生理問題,為之搭建和諧、溫暖的師生關系。而教師在疏導學生心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放低自己的姿態,以一種謙和、寬容的態度來鼓勵、鞭策和關愛學生。這樣的話不僅能夠解決學生心理上的問題,而且還能增進學生與教師親密無間的關系。如果真的遇到問題,學生也要耐心加以引導,而不是一貫地謾罵、批評。只有秉承著這樣的教學態度才能不斷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的實行。這樣構建的課堂氛圍才更加融洽、和諧,使學生善于聆聽教師的話,并學會接受教師給予的合理建議,明白在面臨任何情況下都要積極地面對而不是逃避。
三、增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促進學生積極態度的產生
近年來,各大學校廣泛應用體驗式教學,希望將體驗式教學合理有效地應用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授課過程中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心理體驗、健康成長作為首要目標,在教學中做好學生的“燈塔”,要善于抓住恰當的時機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同時要善于聆聽學生的想法,要輔助學生學習一些自我表達、思索領悟的能力,可以適當地找學生交流溝通,從而理解學生的思維觀念,以此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面對艱難生活。
例如,在小學時期我們要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要讓他們知道“地球是我家,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對于該問題,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落實下去。比如《星際精靈藍多多》是一部以環保為核心的大型科幻情景劇。該劇以環保為主題,以科幻為形式,拒絕刻板的說教,絕非機械地講述,用新穎獨特的方式講述一個個充滿歡樂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歡笑中主動學習,既深入淺出地講述環保知識、環保技能,又引導小朋友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獨立思考,懂得愛和尊重,只有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愛我們生存的世界。教師也可以在這個環節拋出問題:“同學們,看到星際精靈藍多多都這么舍命保護環境,那么,我們作為好孩子應該怎么做呢?”此時,學生必定深入思考這個問題,也明白了保護環境對于我們來說多么重要,從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自覺地保護環境,讓學生親身感受生活的美好,這便是體驗式教學最大的優勢。
總之,筆者通對以上幾個方面深入解析體驗式教學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應用,我們就很容易看出對小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不斷在小學生心理健康中找到新的突破點,讓學生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獲得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2]王燦明,李朝陽.小學體驗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驗[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9):40-45.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