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家祥
摘 要:面對新課改和新形勢,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有效性,就要提高學生參考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以教材內容為載體,以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為重點,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課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它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能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健康向上的品質,能提高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實現課標規定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采取綜合措施來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提高思想品德課學習興趣
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要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能產生學習的動力。教師通過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進行導入新課,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有效的導入不但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深入的思考,為整節課的學習奠定濃厚的學習氛圍。創設教學情境進行導入,可以運用講故事、播放視頻、音樂、詩歌、圖畫等多種方式。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第三課“認識基本國情”時,可以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聽著歌曲,教師可提問:“春天的故事”“領路人”是指什么?是指誰?這樣就能自然地讓學生聯想到改革開放,聯想到國情,為講新課開一個好頭。創設教學情境,應緊密聯系現實熱點問題、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境,以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標中強調,初中政治課的教學不但要給學生講授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不能機械地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要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學生能主動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被動聽課變成主動學習,積極和教師進行課堂互動,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以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以此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二是給學生提供思維空間。要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有效性,應重點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時,要多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展示才能,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問題和現實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思維創新、觀點創新,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例如,在學習“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這部分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體會來談一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原因,以增強學生思維創新的能力。
三、運用所學知識規范學生言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實效
進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運用所學的思想品德的基本知識來規范學生的道德觀念和日常言行,要讓所學知識入腦入心,這樣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實效性。為此,教師應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課堂講課后應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以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規范自己的生活。把所學知識用于學生的思想教育,既能避免空洞的說教,又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到自己既學習了新的知識,又能把知識用來分析解決自己的思想困惑或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的在于服務學生,在于實際應用,因此,要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把所學理論知識用于指導社會實踐,而且實踐性、應用性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特點和課標教學要求。因此,開展思想品德教學,要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重視讓學生親自實踐,培養學生勤于思考、仔細觀察、善于分析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來理解書本知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才能真正起到學習的效果。例如,在九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其重點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所以,只有把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和社會現實聯系在一起,才能讓學生體會到如何才能承擔社會責任,才能扮演好自己在社會、學校和家庭中的角色,才能讓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品德,使學生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真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畢子金.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12).
[2]王孝星.初中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1(6).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