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育機構參與中小學學科教學改革”項目是朝陽區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為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項目的實施過程是不斷提高認識的過程,朝陽區努力做好頂層設計,切實提供有效保障,不斷強化項目績效評估,實現了以社會資源助力教學改革的效果。
1.項目內容與成效
朝陽區根據項目目標開展精準對接,主要與北京精誠文化學校和英孚(英輔)教育集團開展活動,集中進行本區學校的英語學科的教學改革活動。從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兩所民辦教育機構共向朝陽區11所小學派出教師195人次,總課時數為33024課時,其中,學科教學19640課時、專題輔導1145課時、師資培訓1554課時、社團活動4649課時、校本課程4573課時、開發實踐體驗課程教材450課時?;顒痈采w到11所項目學校的43001名學生,占項目校全體學生的64.76%。
朝陽區的項目與學區化綜合改革相結合,擴充優質資源,促進普通學校轉型;與學科建設相結合,引領英語等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與提升學生能力相結合,全方位帶動學校教學質量提升。
在與民辦教育機構的合作中,本區的學校充分學習民辦教育機構在教研、教學方式、研發能力方面的優勢,推動自身的創新發展。
第一,共同開發校本課程,開展戲劇主題課程,創新英語學習方法。學生可以體驗和嘗試更為新鮮的教學方式,如在戲劇課堂中進行角色扮演等,加強了學生對語言的熟悉度和理解度,激發了學生主動練習和學習的激情。
第二,開展家長培訓工作,提高了學習效果。與民辦教育機構共同開展家長培訓工作,特別就新生家長如何輔導學生學習英語等重點問題開展培訓。如協同英孚教育集團為一年級家長開展講座,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學習英語的規律,以及如何在家幫助孩子創造學習英文的環境。通過講座,幫助一年級學生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態,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基礎。
第三,發揮民辦教育機構優勢,開展系列教師培訓活動。如開展專家講壇活動,教授教師融入課堂的方法和訣竅;開展實踐活動,培訓教師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引導教師除了通過聽寫、學困生輔導、練習反復校對等常規方式之外,還要通過微信讀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體來說,一方面,項目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成長。民辦教育機構教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輕松活潑的教學風格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社團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獲取英語資料的多種途徑,為學生的語言學習創設了良好氛圍,打下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項目也促進了教師發展。項目補充了英語師資力量,通過聽評課活動,雙方教師面對面溝通、共同開展教學研究,給學校教師提出了改進教學的建議;通過教學研討活動,探討教育觀念和有效實施情景教學等問題,嘗試完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通過研討處理教材、學生分析和教學環節、教學語言的把握、教學技術現代化等問題,大大提高了教師研修的實效性。
2.項目經驗
整體規劃,探索管理運行機制。區教委成立了由主管主任任組長,基教一科、對外交流辦參與的工作小組,制定相關的制度、方案,起草合作協議;學校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相關要求,責任到人。形成了區相關科室、教研中心、民辦教育機構橫向穿越的課堂管理體系和民辦教育機構、項目學校、教研組、學科教師縱向打通的教師培訓體系,以及上課、輔導、教研、活動相結合的資源整合方式。
合作雙贏,探索資源整合機制。區教委本著公平誠信、優勢互補、互動雙贏的原則,積極與兩個民辦教育機構協商,并及時與所屬學校溝通,促進項目落實和推進。朝陽區教委主管領導與合作機構領導形成了長效聯系機制,經常就合作需求、推進方式、落實進度、如何監控等問題進行研討。朝陽區教委與民辦教育機構簽署了框架協議,由學校與合作方簽署了具體的合作協議,規范雙方的合作行為。
明確任務,探索合作實施機制。確立項目重點任務。通過項目實施,推動三項核心素養(數學問題解決、閱讀能力、英語口語交際)和三項其它素養(綜合實踐能力、藝術素養、身體運動水平)的全面提高。為達到此目的,朝陽區教委引導項目學校和合作機構建立順暢的合作機制。建立朝陽區項目推進定期交流制度,堅持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通過民辦教育機構派出教師上示范課、聽課、評課、參與學科教研組研究和集體備課、一對一教師指導等形式,完善學校、教研組、學科教師的縱向教師培訓體系。堅持以授課方式多樣化為手段,通過課堂教學、名師導學、分層輔導、社團活動等形式,形成上課、輔導、活動相結合的有效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能力提升為目的,通過共同落實北京市基礎教育部分學科教學改進意見,指導教師理解課程標準,改進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能力,形成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機制。
用好經費,形成有效監控機制。制定朝陽區項目經費使用要求,做好項目經費管理,建立健全專項經費管理制度。
3.項目發展
第一,繼續借助民辦教育機構資源進行課程開發,將合作機構的優質課程引入到課堂,豐富朝陽區英語學科校本研修資源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提升學校辦學品質。
第二,通過豐富教研方式,不斷收集和提煉優秀中外教師的課堂教學資源,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促進英語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從而提高英語學科及薄弱學科的整體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深度合作,關注其它學科的合作發展。同時,關注到每個層次的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多關注學生的聽課情況,更有效地組織課堂紀律,加強學生間交流互動,完善課堂提問、反饋、檢測環節,通過多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