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在兒童文學教學中,我們引導教師把文體與文本特點、遵循規律、充分發揮文本的“例子”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研究的重點。在研究中,我們帶領教師們圍繞文體與文本的特征, 形成一個凸顯特征的整體設計,形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一體化的教學。
識文體特征,做好研究基礎工作
我們首先對兒童文學中的兒童詩、寓言、兒童散文、童話、神話等幾種主要文體進行分析,按照每一種文體的特征制定教學策略與實施方法,講出特點,讓教學更有實效。
發掘文本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我們結合作家創作的一般特點——作家在創作中,一定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使作品在具有這類體裁特點的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圍繞這一特點,我們指導教師制定教學目標。
如《四季的腳步》這首兒童詩,通過研讀教材,我們發現,“直觀形象的畫面”是通過作者描寫四季不同的景物展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是作者用擬人的手法體現出來的。作者把四季的景物當作人來寫,很有童趣;“清新流暢的樂感”是通過反復的手法和擬聲詞的運用展現出來的。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制定出教學目標:1.品讀課文,體會詩意,了解四季特點,感受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2.體會反復和擬人等寫法在表達上的效果,了解詩歌特點。這一點也是教學重點。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圍繞特征,整體設計教學
1.選擇適合文體特征且凸顯目標的教學策略
兒童文學具有文學性、想象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特點;兒童思維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以上兩點決定了兒童文學學習活動要符合趣味性、情感性、人文性、實踐性的要求。因此,教學兒童文學作品時我們一般采用的學習活動有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講一講、演一演、唱一唱、編一編、拓一拓等。在策略的選擇與這些活動的設計上,要圍繞目標且凸顯特點,才能讓教學更為有效。如《扁鵲治病》一課,我們設計的教學策略是:讀寓言故事,概括主要內容;學重點段落,品含寓意語句;演關鍵情節,突破文章寓意;拓寫關鍵情節,表達文章寓意;拓展主題閱讀,深化文章寓意。這個策略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這篇文章的寓意開展的,教學目標明確。
2.選擇開展活動的有效教學方法
選擇活動開展的教學方法。每一種策略的實施都有多種教學方法。如讀一讀,可以配樂讀,可以表演讀,也可以分角色讀;講一講,需要給學生一定的“扶手”,可以利用概念圖來講,可以運用六何法來講,也可以抓住關鍵詞語來講;演一演,可以讓學生按原文演,也可以改寫后演,可以抓住重要情節演,也可以抓住關鍵詞句演……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結合我們的目標及文本的特點來精心選擇開展活動的方法。
設計的教學方法要有變化。在選擇活動時,在不同教學環節中用不同的活動,避免反復使用同一種活動造成學生的學習疲勞。不同環節,用不同的教法;相同環節,也要注意教法的變化。在變化中,讓學生的感官受到不同刺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圍繞特征,整體設計課內外拓展閱讀
整體設計課內外拓展閱讀,主要指在教學中的“拓一拓”這個環節。這個環節,其主要教學目的有兩個:一是作為強化重難點的有效教學策略,二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我們要注意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補充閱讀。
除了課上拓展閱讀,我們還指導教師設計了拓展學習的閱讀。如《普羅米修斯和火》,我們讓學生補充閱讀古希臘神話故事,進一步發現古希臘神話的特點,再與《盤古開天辟地》的特點進行對比,說一說中國神話故事與古希臘神話故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圍繞特征,整體設計評價
評價活動是伴隨著教學活動同步向前推進的。因此,教師應當在提出教學實施方案的同時,也提出過程評價方案。我們可以這樣設計:1.為教學重難點服務的評價——隨著教學進程,放在教學中,突破重難點處,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檢查學生是否讀懂了課文內容,檢驗教師的重難點教學效果的評價。2.對一般教學環節的評價——隨著教學進程,設置的相關評價,如為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而設置的讀書情況的學生間的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