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勁珍
【摘要】幼兒園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幼兒教師職業口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效果,即音量適中,音色甜美,情感真摯,繪聲繪色,語氣、語調要符合表達內容,修辭方法運用熟練,要注意語速的適度和節奏的變換等。幼兒教師要使自己的口語表達效果好,受幼兒歡迎,應在表達技巧上加強訓練,加以提高。
【關鍵詞】音量;音色;語言;清晰
【中圖分類號】G658.1 【文獻標識碼】A
科學實驗證明,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和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幼兒語言的模仿能力強,語匯量增加速度快,口語理解與表達能力發展迅速。這個階段的幼兒主要靠模仿的方式學習語言,因此幼兒教師的語言是孩子們有聲語言的楷模。幼兒教師職業口語水平高低對教育工作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
一、調節音量
教師對幼兒說話時,音量不宜過大、過高。音量過大,幼兒會感到突然、恐慌;過高,幼兒會聽不清楚。當然音量也不宜過低,應以中音區發音為主,音量應當讓最后一排幼兒聽清,又不使前排的幼兒感到震耳。這樣,教師說起來不吃力,幼兒聽起來也不感到疲勞。要做到音量適中,教師還要克服聲音虛化、弱化、字尾消失等歸音不到家的毛病,使自己的發音高而不噪,低而不虛。
音量調節訓練,可從發聲訓練入手。訓練發聲時,要抓住以情運氣、以氣托聲、以聲傳情的發聲基本原理,學會發出大小、高低、強弱不同的聲音,使語音豐富多彩。比如《送你一把傘》,我們在朗讀這篇童話時,要讀出其中的情趣,讀好敘述語言和人物語言,注意詞語的音量強弱。
二、變換音色
幼兒教育工作中,常常需要幼兒教師模擬各種年齡、性別、性格的人或其他動物的腔調,表現熱情、快樂、緊張、悲傷等語氣或描摹其他聲響。通過音色的變換,可以達到擬聲的效果。音色的變化主要靠共鳴。熟練地掌握共鳴腔的形狀、位置,就會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使幼兒聽起來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音色訓練要以自己的聲音為主體,真實、自然、得體,在此基礎上稍加改變,略有夸張。切忌裝腔作勢,否則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比如《春天的電話》,這是一篇描寫春天的童話。通過小動物打電話向朋友報告春天來臨的消息,邀朋友出來游玩的故事,反映了小動物互相關心、團結友愛的精神。作品中的五個小動物性情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打電話時有重復的語句,也各有不同的內容,小黑熊的憨厚、小松鼠的靈巧、小白兔的活潑、小花蛇的調皮和小狐貍的歡快都需要得到充分的表現。
訓練時,可根據每個小動物的性情特點設計出不同音色,進行練習,反映出小動物們美好的心靈和快樂的情緒。
三、語氣的運用
語氣是受內部思想感情支配的。教師用不同的語氣說話。表現出的思想感情就有很大的不同。例如:
“這是你畫的畫兒!?”
內心高興——這太好了。內心懷疑——這不可能吧?
內心驚訝——真沒想到。內心惋惜——唉!你不該畫成這樣!內心輕蔑——你沒這本事。
內心責備——太不像話了。
練習說話的語氣,使之更好地表現情感和意思,增強口語的感人力量。訓練要領主要是認真體會感情、氣息、聲音三者的關系。
四、表達清晰
清晰表達的要求是——語音要標準,語言要規范,語意要清楚。切忌說話含混不清,模棱兩可,重復啰嗦。訓練時,聲母、韻母的發音要準確、清晰,注意區別近似音和易混音。如聲母中的平舌音z、c、s和翹舌音zh、ch、sh,f和h,n和l;韻母中的前、后鼻韻母。不能把“山腳”說成“三角”,“老師”說成“惱司”,“蝴蝶”說成“福蝶”,等等。可選一些繞口令進行練習,熟練后加快語速,看誰又快又準又清楚。如《白鵝和狐貍》
東邊一條河,
西邊一群鵝,
鵝兒鵝兒唱著歌,
走來走去真快樂。
一只狐貍跑過來,
撲通撲通,
鵝兒跳下河。
這首兒歌主要練習e、g、h的字音,也要注意“走”“真”“唱”“只”等字的平翹舌音。
五、語言通順
教師的語言要做到語句通順、語流連貫、不重復、不斷線,盡可能克服語病。要讓自己的表達通順自如,主要從思維訓練入手,因為口語表達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思維的結果表達出來。在口語交際中,思維的品質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口語交際的質量。思維品質訓練主要是條理性、開闊性和敏捷性的訓練。條理性是思維品質最基本的要求,思路有條理,語流才能暢達。開闊性是思維的廣度,即要富于聯想,善于想象,這樣表達起來內容才豐富。敏捷性保證思維向語言迅速轉化,使語流不斷線。在語言通順的訓練中,還要努力克服自己口語中的語病,如“嗯”“啊”“那么”等,以免影響幼兒的語言發展。
六、運用修辭方法
比喻、擬人、對比、夸張作為常用的修辭方法,被普遍地運用于幼兒教育中。這些手法的使用可以使幼兒教師的口語表達更生動、具體、形象,可以使幼兒不熟悉的事物變得可認可知,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新奇有趣。比如說《落葉》,秋天落葉這種普通的自然現象,被作者賦予了人類溫情。作者用擬人化的方法表現大樹媽媽精心養育她的孩子——小樹葉,孩子們又用自己全部的愛和思念回報大樹媽媽,母子的親情和愛意展現在幼兒前面。文中將夏天的小樹葉比喻為“大傘”,將秋天的小樹葉比喻成“穿著金黃裙子的小姑娘”,飄到小河里的小樹葉像“小船”,飄到草地上的小樹葉像“地毯”,加上動聽的疊音詞“深深的”“翩翩”“軟軟的”“暖暖和和的”,使幼兒對樹葉的季節變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感受到散文詩的音樂美和色彩美,有助于他們理解“孩子長大了總要離開媽媽,開始自己的新生活”這一生活道理。
幼兒教師在口語訓練時,學會發出大小、高低、強弱不同的聲音,使語音豐富多彩。訓練時抓住“以情運氣,以氣托聲,以聲傳情”的發聲基本要領,使聲音有所變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