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
“世界很大,卻是大同小異。也許此刻最不同的是你,你的父母變成了一部手機,一份思念。”父子間三年沒有交流,兒子遠赴美國時,作家麥家為兒子準備了一個筆記本,里面放了兩個信封,一個信封里是2000美金,一個信封里是一封親筆信。這封信讓兒子第一次認真傾聽父親的真情流露,也第一次愿意對父親敞開心扉。這是麥家在《朗讀者》中講述的自己的故事。寫過《暗算》《風聲》,麥家沒有想到最火的作品竟然是一封家書。
這封家書之所以如此動人,是因為在這個行色匆匆的時代,難得會有人用這樣安靜深沉的方式,去表達愛和期望。這紙上不是文字,是力透紙背的愛與感懷。
這樣的信,麥家給兒子寫過一封,而趙靜老師給學生寫過千千萬萬封。書寫是她與學生情感溝通的獨特方式,是她感悟數學真諦的有效渠道,也是她與世界、與自我交流的方式,更是她不斷思索和成長的見證。
世間萬物,筆底波瀾。在趙靜老師筆下,一人一事皆有情,一草一木皆教育。二十多年,幾百萬字,無聲勝有聲,成就了自己的教育生涯,更成就了一個個美好靈動的生命。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
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
“看,普通的平房,水泥澆筑的屋頂,長方形的白色瓷磚嵌在外墻上,楊樹卻生長在房檐拐角處。生命竟然如此頑強!無以言表我對這株不平凡的楊樹的敬意,不,應該說敬畏!”
“已經是晚上5點43分了,在這寒冷的冬夜,知行樓二層好幾個孩子趴在地上玩耍,他們是密云二小老師的子女。走進每一間打開著的辦公室、教室,那么多老師在忘我地工作著……”
十幾年,幾十萬字,記日記已經成了趙靜老師的一種生活方式。忙碌的工作,與學生發生的故事,青年教師的成長,看見的風景,這一切成長與感悟、溫暖與感動都被用心地記錄下來,最終成為她生命的印記。
書寫不僅記錄了她在成為特級教師的路上付出的汗水、生出的白發,更重要的是讓她始終保持敏感和思考。對于學生來說,教育不僅僅是一節課、一次考試,還有以后的人生。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就不能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要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生發出教育的智慧,而這就需要隨時隨地地發現和思考。在趙靜老師眼中,每一個平常普通的日子,每一個各具特色的孩子,每一節40分鐘的課堂,都是教育;在趙靜老師的筆下,一棵樹蘊含著生命的力量,深夜的燈光閃爍著奉獻的光芒,小小的卡片背后是一顆感恩的心……這份敏感讓她始終對世界充滿好奇,始終對教育滿懷熱忱,也讓她的工作始終保持新鮮的活力。
寫一天日記很簡單,十幾年如一日堅持寫日記太難,這不僅僅是一個習慣,更成為一個信念——堅持,敏銳,永不懈怠,這是趙靜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不論將來走得多遠,她都不會忘了來時的路,不會忘了繼續向前。
“一個人,一封信;
一封信,一個故事”
趙老師:
畢業已經一年多了,但是,往日您那一顰一笑,都已經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記得五年級時,與胡老師鬧矛盾,是您,深深地感動了我,告訴我做事不可以那么極端……
最愛您的帥
我的帥丫頭,閨女:
帥就是長大了!從小區門口咱倆分開的時候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看完你寫給我的信,眼睛濕潤著,走到樓下看完,流淚了。這封信是我為師22年的最好最好的回應,因為收獲了一個學生,不!是收獲了女兒學生的真情和真心……
趙媽媽
從前,車馬很遠,書信很慢,漫長的期待只為了見字如面。而如今,一條網絡牽萬里,冰冷的方寸屏幕間寫盡千言萬語。其實,書寫的力量不僅僅是文字的字體結構所呈現的涵義,還有紙張的觸感,筆尖的力度,以及在忙碌中抽出時間用心、用情書寫的溫暖和情誼。
從教二十多年,趙老師就堅持給學生寫了二十多年的信。學生犯錯誤了,她寫封信溫和地教導;學生情緒出現波動,她寫封信溫柔地安撫;學生剛剛來到陌生的學校,她寫封信熱情地歡迎;學生畢業了,她寫封信深情地話別……有些話不是不可以當面表達,只是對于敏感的渴望長大的孩子來說,來自老師的一封信代表著平等和尊重,還有不愿為他人所知的親密和激動。在這一封封信里,趙老師不是老師,是媽媽,更是朋友。學生們有什么心里話,也會悄悄地寫一封信給趙老師,這份信任讓趙老師無比珍惜。有很多學生,都畢業很多年了,卻還是習慣與趙老師通信,學路漫漫,人生更甚,趙老師總會給他們一些建議、一份力量,哪怕只是簡單地問候,也會讓他們在前行的路上更勇敢更堅定。這些年,趙老師一直完好地保存著每一封信,因為這信中不是文字,而是一份份稚嫩卻珍貴的信任。
多年以后,學生或許會忘了曾經學過的知識,或許會忘了校園生活的點滴往事,但他們忘不了帶著趙媽媽溫暖氣息的信,忘不了與趙媽媽通信時的親密與激動。歲月流逝,這泛黃的紙張卻凝固了愛與感動。
“有了知識,那是記憶;
有了思考,那才是學習”
平行四邊形的自述
五(1)班 關長志
我叫平行四邊形,聽同學們說,我與長方形是親兄弟。那天,同學們拿著我拼拼補補,一會兒畫高,一會兒剪一刀,他們嘴里還念念有詞:“從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點向對邊引出一條垂線,就是高,從這剪一刀……嗯,對。”于是,他們在高的位置剪了一刀,我還真變成了我的好哥們——長方形。
趙靜老師喜歡寫作,在她看來,寫作是記錄,更是一種思考的方式,而思考恰恰是數學的精髓。因此,她把寫作帶到了數學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寫“數學日記”。
所謂“數學日記”,就是以日記的形式記述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運用、體驗、思考,以及學習數學后的感受、收獲、發現和疑問。日記中可以評價教師教學,反思自己學習的得失,記錄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學習活動的真實心態和想法,也可以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數學現象進行記錄或分析,還可以記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也可以像談心一樣寫出自己的情感態度、困難和興趣愛好,與老師進行情感溝通。
記日記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多了一份留意與思考,他們不再是簡單地重復教師教授的知識,更多的是自己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數學日記不僅記錄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整合了各學科知識,讓學生深入探究數學背后物質世界運動和發展的規律以及歷史知識,從中感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
學生寫的數學日記,形式各異,有的是童話版的,把卡通人物加入到數學日記中;有的是打油詩;還有的是記敘文,用生活中的例子來點明所學的知識;有的是純文字的;有的是圖文并茂的……豐富多彩的數學日記也是學生豐富多彩的人生。
風云吐于行間,珠玉生于字里。書寫是趙靜老師表達愛的方式,就像她最喜歡的那首詩——
用愛造句
我從古老的童謠中走來,
韻味悠長的童謠里浸潤著愛的音符;
我從青春的腳步中走來,
且吟且行的腳印灑滿了愛的陽光;
我從生命的花圃中走來,
姹紫嫣紅的花朵上掛滿了愛的露珠;
此生,我將注定為愛忙碌,
猶如屋檐下面筑巢的春燕。
讓我們為愛忙碌,用愛造句!
編輯 _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