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
教師教育資源的構成與形成
教師教育資源是一個綜合、多元、多層次、復雜的構建體系,包括教育理論、知識、技能、經驗、管理、法律與法規、師德教育等,是伴隨著教育實踐的不斷積累、擴展、豐富而形成的資源系統。
教師教育資源的形成既是社會實踐發展的要求,也是專業理論支撐和推動的結果,不僅體現專業的特質,同時要帶有基礎需求的特征。指向專業特質時,是通過專業的教育機構,預設教師教育資源的架構,形成具體的專業教育資源內容,主要起到專業引領的作用;滿足基礎需求特征時,更多地源自于教育教學實踐,通過教育經驗生成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資源,對一線教學更具有示范意義。
教育綜合改革中的教師教育資源建設
1.聚焦以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當教育指向核心素養,教師的素養將很大程度影響和決定學生核心素養能否在教育實踐中真正落實,這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更加關注教師教育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研修模式涌現出來,混合式研修、在崗實踐式研修、校本研修、遠程培訓等層出不窮,但無論何種研修模式都要與資源建設融為一體進行設計與實施,才能保證研修的有效性。
3.互聯網時代,教師教育資源建設走向共建、共享
一方面,我們要面對龐大的、多元的教師教育資源建設的重任;另一方面,要重新認識互聯網教育時代的深層結構,在互聯網背景下促使教師教育資源建設走向共建、共享,建立有利于資源良性生長的運行機制與共享環境。
北京大學教師教育資源建設的成功案例
1.以學科思想為主導,構建學科專業教師教育資源
以學科專業思想做引領,教師有了學科全局的概念,能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更好地駕馭課堂。
首先,邀請主要學科領域的“大家”,從該學科的專業思想的構建出發,引導教師理解專業思想的內涵、專業體系的構成、專業發展的脈絡、專業文化以及本專業發展的趨勢,為教師夯實專業基礎。其次,理清專業的分支與脈絡,要求專家課程與一線的課堂教學密切關聯,貼近教學。
研修項目始終貫徹以學科思想構建為主導的研修活動設計,形成了具有北大特質的教師教育資源體系。
2.構建形成教師教育生成性資源的保障機制
在研修項目中設計預設性研修資源和生成性資源兩個部分。預設性研修資源的形成過程如上述案例所述。本案例重點研究如何保障生成性資源的專業度、優質性、有效性、可示范性以及形成過程。
保障研修資源形成過程的專業度。首先,對生成性資源的形成過程提出具體的要求,設計包括構成內容、形式、專業水準、評價標準的研修活動任務書。其次,參與把控生成性資源的形成過程,及時指導和糾偏。
設計有效篩選機制與過程性評價機制,把控生成性資源的質量。第一,在研修過程中設計協同備課、同課異構、專家點評、實踐與反思等具體的研修活動,評選出有代表性的生成性資源,經過互評互研,使研修成果更具有針對性、指導性、價值性。第二,建立良性的評價機制,對為研修過程提供了優質生成性資源并被采用的學員予以獎勵,提高教師參與度。第三,對生成性資源進行充分預設和任務設計,提高教師教育資源的系統性與資源分布效率。同時,重視及時分類整理,納入資源庫,使資源便于檢索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