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
[摘 要]音樂治療由于其突出的應用性特點, 在較短的時間里得到了迅速發展, 并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化。本文綜述了國內外(以歐美為主)音樂治療的發展歷程, 介紹了不同的音樂療法流派, 并分析了音樂治療的現存問題及可能的解決途徑, 探討了其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音樂治療;歷史;現狀;展望;綜述
音樂治療是應用性較強的心理療法之一, 它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為一體, 在保健和對身心疾病的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音樂治療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和正式的研究領域, 于20世紀中期在美國建立;然而,音樂治療的起源卻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和人類活動的早期。
一、音樂療法的發展歷史及現狀
1. 國外音樂療法的歷史及現狀
早在原始社會, 西方人就相信音樂可以影響精神和軀體的健康。 一些部落中的巫師或法師用擊鼓或唱圣曲來進行魔法和宗教活動, 目的是驅除患者身上邪惡的幽靈或魔鬼來治療疾病, 或作為實際治療儀式的前奏曲。一般認為, 音樂療法的先驅是古希臘人, 雖然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 1500 年就提及到音樂對人體的影響, 但古希臘人進一步發展了用音樂去緩解疾痛的思想。 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理論可以說是音樂治療原理的起源。畢達哥拉斯首先提出“ 音樂醫學”的概念, 認為音樂可通過影響靈魂的和諧, 具有增加或解除人的激情的作用;柏拉圖指出, 音樂能影響人的行為、意識;亞里士多德認為, 音樂有疏泄情緒的價值。古希臘人對音樂醫療作用的認識已從巫術觀念上升到哲學和倫理學的角度, 注意把臨床診斷和邏輯思維運用到音樂治療的實踐中去, 并開始關注音樂對心理的影響 , 特別是對情緒的作用。
古羅馬帝國崩潰后, 音樂治療的發展受阻, 但音樂仍然在宗教和巫術儀式中被運用。 當時大多數政治家和哲學家相信音樂有幫助治療的力量。文藝復興時期, 醫學得到很大的發展, 音樂開始與日常的醫學實踐相結合, 許多醫生和科學家開始觀察音樂對人和動物的影響。
西方近代音樂療法始于 18 世紀。心理學界認為, 音樂療法的第一個科學工作者是 18 世紀末的阿路特秀拉氏, 他第一次對患者使用音樂來配合情緒和精神的節奏, 發現音樂對精神病患者的反應有促進作用。這一時期, 歐洲陸續出版了不少關于音樂治療的著述, 從中可以看出, 他們已經把音樂治療作為一種科學來對待。 美國音樂治療史上最早出現的參考文獻是 1789 年《哥倫比亞雜志》上發表的“ 音樂的生理思考”,文章表述了音樂治療的基本原理和個人主張及建議, 對音樂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
音樂療法比較重要的發展時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很多國家注重為退伍軍人發展康復措施, 尤其是在美國。 演奏家、音樂老師都成為醫院治療組的成員。 為了彌補音樂家所缺少的對音樂治療過程評估的訓練和相關的醫學、心理學背景知識, 一些專門的課程陸續開設, 同時一些專門的組織也陸續建立。1944年, 美國的密西根大學第 1 次設置了音樂治療課;1945 年, 國家音樂聯合會建立了音樂治療委員會;1946 年, 堪薩斯大學開設了音樂治療全課程;1950 年, 將國家音樂治療委員會改為國 家音樂 協會(NAMT);1971 年, 美國音樂協會(AAMT)建立。 NAMT 和 AAM T 一般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課程并可授予專業音樂治療的執照。1998年1月, NAMT與AAMT 統一為美國音樂治療協會(AMTA)。
2.中國音樂療法的歷史及現狀
中國用音樂治療疾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數千年前原始社會中的巫醫治病。 從樂(樂)、藥(藥)、療(療)三字同源, 可以看出我國遠古先民認識到歌樂與藥物的關系?!饵S帝內經》運用陰陽五行學說首先把五音全面引入醫學領域, 指出音樂聲調的不同, 對人體五臟生理或病理活動以及人的情志變化有不同的影響。《左傳· 昭公元年》記載了秦國名醫醫和論述音樂與疾病的關系, 指出聽音樂、演奏音樂都必須有選擇、有節制, 才有益于身心, 這可以看作是對音樂治療原則的探討。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完整的現代學科, 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大陸起步較晚。 1979年, 美國音樂治療博士劉邦瑞教授應邀到中央音樂學院講學, 第1次把歐美音樂治療學介紹到國內。1981年, 沈陽軍區醫院開展了音樂電療, 隨后又與傳統針灸相結合, 使中國的音樂治療從一開始便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國特色。 1984年, 湖南長沙馬王堆療養院開展了心理音樂療法, 又與長沙醫療器械廠共同研制了心理音樂治療機。1985~1986 年, 北京安定醫院和回龍觀醫院與音樂專業人員合作, 先后開展了老年抑郁癥的主動治療和慢性精神分裂癥的操作性音樂治療。1988年, 中國音樂學院建立了音樂治療專業, 1989年正式招收??粕?989年,中國音樂治療學會成立, 大大促進了我國音樂治療事業的發展步伐。1991年開始, 廣州和上海的4所弱智學校開展了為期2年的音樂治療實驗, 取得了明顯的效果。1992 年, 中國音樂治療學會北京設備研制中心成立。1996 年, 中央音樂學院成立了音樂治療研究中心, 并于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3 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近年來, 兒童音樂治療領域正在崛起, 且發展迅速。
二、音樂療法的學派
目前, 音樂治療仍是一項發展中的學科, 衍生出的學派及理論繁多。 音樂治療被系統化地分為10個學派:①諾多夫羅賓斯音樂治療法;②心理動力取向音樂療法;③臨床奧爾夫音樂治療;④柯達依概念的臨床應用;⑤達爾克羅茲節奏教學的臨床應用;⑥引導想象與音樂治療法;⑦發展音樂治療法;⑧音樂治療和溝通分析;⑨完形音樂治療法;⑩應用行為矯正的音樂治療法。其中諾多夫羅賓斯音樂治療法、心理動力取向音樂療法、臨床奧爾夫音樂治療、應用行為矯正的音樂治療法等學派影響力較強。
相比國外音樂療法的發展, 中國的音樂治療發展時間不長, 技術分化還達不到國外的水平, 但也形成了學術流派的雛形, 并以治療思想的不同而形成學術派別, 這主要存在3種觀點:①主張全面接受西方的方法用于中國的音樂治療;②主張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和醫學領域中有價值的土生土長的音樂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繼承與發展;③主張中西結合, 在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的理論與方法的同時, 注重適合中國特點的音樂治療方法。就目前來看, 第3種觀點是辨證、中肯的, 應作為中國音樂療法發展的指導原則。
三、音樂療法現存問題及展望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嶄新的學科, 在目前的臨床應用和理論研究等領域都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整體來說,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基礎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二)重治療任用輕預防任用;(三)忽視人群的文化背景;(四)音樂治療的療效難以評測;(五)缺乏音樂療法的深層機理研究。
四、結語
總之, 音樂療法由于其突出的應用性特點, 在較短的時間里已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其主要成就在于治療方法的創造和取得的療效。 音樂療法擺脫了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 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轉化, 將音樂、心理、社會、文化、美學等多方面的理論引入治療中。 在未來的醫療、保健和社會生活中, 音樂療法必將以其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性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賀志樸, 姜敏.藝術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2] 高天.音樂治療導論[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