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東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純真的追求,必須要讓教育回歸釋放心靈自由的原點。因此,首師附小主張走出成人中心主義,從兒童立場看待兒童的教育觀,提出并探索“童心教育”。“童心教育”并不是要把童心“教”給學生,而是要尊重和認可學生原本就有的寶貴的童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首師大附小在“童心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構建了“童心校本課程”。我們認為,一切素養都應該轉化為具體的行為品質和能力,因此,學校提出“童心五者”,即:學習者——擁有向學之心,生活者——進行實踐體驗,游戲者——葆有好奇競爭,創造者——開展探索創新,運動者——堅持運動習慣。這清晰地呈現出我們對核心素養的理解,形成了完整、新型人才的基本輪廓。“童心校本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就是基于“童心五者”的培養。
“童心校本課程”包括德育課程和學科課程兩大類。
德育課程包括童心五品質課程、一年級百天苗圃課程和六年級畢業課程。童心五品質課程是一門兒童哲學思維課程,其目標是將尊嚴、活力、自我管理、集體感和意識五種童心品質的培養貫穿于兒童的成長之中,把兒童培養成為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多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能力及迎接社會挑戰的學習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思辨的意識與能力。一年級百天苗圃課程是指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為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注重形成家校習慣,學校關注幼小銜接,關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合力,幫助學前兒童適應小學生活,實現順利過渡。六年級畢業課程是為六年級的學生量身打造的,讓他們在畢業儀式中懂得感恩,實現從小學到初中的有效銜接。
學科課程主要圍繞學科實踐活動課程確立了各學科的研究主題,關注學生各學科核心素養和關鍵學科能力的發展。小學階段,學科實踐活動課程包括語文學科的戲劇課程、數學學科的數學游戲(數獨和圖形)課程、英語學科的走進英語國家課程、音樂學科的合唱課程、體育學科的籃球課程、美術學科的童心美術創意課程(紙藝、陶藝、flash動畫)、科學學科的趣味實驗課程、品德學科的品德體驗活動課程、信息學科的童心之美全球show課程。初中階段,各學科教師共同開發研究性學習“四季青”學科實踐活動課程。
教師們通過研討,制定每一門童心校本課程的課程標準、質量標準和核心素養框架圖。如語文學科校本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作為閱讀者的理解和評價能力,作為寫作者的表達、創作、演講和交流能力,以及精神、習慣、氣質等人文必備品格。
童心校本課程讓學生體驗到學校是有趣的、自由的、充滿愛心的和友善的,讓學生更加自信地成長。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