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中國民間剪紙作為一個古老而富于傳統的藝術形式,千百年來一直傳承于全國各地,成為最普及、最受大眾歡迎的藝術品種。它抒發著人民的情與美,孕育發展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不僅表現了人們的審美愛好,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但現在的孩子對剪紙知之甚少,只知道剪紙作品很漂亮。學習剪紙不僅能鍛煉幼兒雙手的靈活性、協調性,培養幼兒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幼兒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了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陶冶情操。
關鍵詞:剪紙;剪紙藝術;創造力
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淵源于民間的美術活動,具有特殊的審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現當地獨特民俗文化風貌,也是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
剪紙藝術:用各種各樣的紙通過畫和剪,塑造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視形象的一種創造性活動。
幼兒剪紙藝術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剪紙的知識技能,陶冶情操,提升幼兒創造力的表現活動。
在當今的社會,受社會環境和家庭文化的影響,孩子們的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在我們幼兒園里,若能將剪紙活動融入幼兒的學習生活中,既能鍛煉幼兒雙手的靈活性、協調性,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培養幼兒的耐心和細心,還能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何樂而不為呢!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孩子們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剪紙技能,為了激發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需要更好地對大班幼兒進行剪紙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一、創設一個輕松、自由、開放的環境,激發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
家園共同收集各類剪紙作品(孩子自己制作的作品、家長制作的作品、馬路上或藝術展上的作品、網上的作品),并用收集來的作品進行環境創設,供幼兒欣賞,讓幼兒通過欣賞作品,從顏色、花紋、材料上對作品進行比較,從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發幼兒對剪紙的興趣。
二、向家長發放問卷調查,了解大班幼兒剪紙技能掌握情況
大部分幼兒知道剪紙的簡單技能,但都比較單一,一般以先折,再進行簡單徒手剪為主。
三、家園共同收集有關剪紙的書籍、圖示、范例圖和剪紙專家視頻等資料,幫助幼兒了解剪紙的技能(沿線剪、目測剪、鏤空剪、畫樣剪)、規律和方法
四、剪紙活動的組織形式
1.幼兒個體自主剪紙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剪紙,用自己的創意方法剪出自己的作品。
2.小組合作式自主剪紙活動:所謂小組合作式剪紙,就是讓幾個幼兒自由地組合成一個小團體,一起合作剪紙。創設小組剪紙的形式,讓幼兒發揮各自的想象力,各盡所能,取長補短,把作品發揮得更好。
3.師幼互動集體式剪紙活動:所謂互動集體式創作活動,就是通過教師和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活動中教師用高敏感性反應,引導幼兒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性進行美術創作。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做真正的主人,教師起相對的引導作用。
4.親子互動式剪紙活動:所謂親子互動式剪紙活動,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一種創造、合作、自主的創作活動。幼兒園的創作是有限的,僅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家長也應成為我們創意活動必不可少的成員之一。在家長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是讓家長剝奪孩子的創造能力、想象力及動手能力,而是作為孩子的合作者和引導者。
五、實施剪紙活動的策略
1.設立剪紙區角,開展剪紙特色活動。提供有關剪紙的書籍、材料(各種各樣的紙(以彩色紙為主)、筆、尺子等)、展示板等,幼兒進行自主的剪紙活動。不定期進行剪紙作品展覽(圖1、2、3、4)。
2.將剪紙活動貫穿于主題活動中,豐富幼兒的創作內容。在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動物”“海底世界”“各種各樣的花”“小雪花”等中,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根據主題活動內容大膽地進行創作。
3.家園合作,提高幼兒的創意水平和創作能力。幼兒園的創作是有限的,光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家長的智慧是無窮的,我們要發揮家長的智慧,共同提高幼兒的創意水平和創作能力。利用家庭和社會資源,家園互動開展剪紙活動。在家庭中,家長和孩子一起商量、協作,共同創作剪紙作品。互相促進,共同分享快樂,形成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的教育合力,家長有的放矢地指導孩子,使我們的剪紙活動更順利地開展。
4.教師與幼兒一起分享剪紙經驗,師幼共同探討,通過集體、小組、個別等多種交流形式,讓孩子在彼此經驗的互換中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豐富自己的審美感受,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幼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將各種已有剪紙技能組合、疊加生成“新”內容,調動幼兒原有經驗的同時,引導幼兒快樂創作、快樂學習,并促成同伴間的合作剪紙(幼兒自主剪紙—互相交流—教師提升經驗)。
5.家長和幼兒一起分享剪紙經驗,豐富幼兒的剪紙經驗,開闊幼兒的視野。家長來園分享自己的剪紙經驗,并給孩子們示范剪紙的技巧,幫助孩子們掌握更多的剪紙技巧和方法。
6.教師創設生動、形象、有趣的情境,引導幼兒將剪紙活動滲透至區域游戲和角色游戲中,在不斷提升、豐富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鞏固剪紙經驗。
通過一段時間的剪紙活動實踐,孩子們逐步掌握了剪紙的技巧和方法,從最初的撕紙到后來的沿線剪、目測剪、對折剪、鏤空剪、畫樣剪等。比如,對折后要在單邊剪,剪的時候只剪到圖形交界處就可等;孩子們漸漸地能夠自己找到折、剪的規律,折次數和剪出的個數的關系;能夠主動通過自己的嘗試鞏固原有經驗,獲取新經驗,在剪紙的世界中游刃有余。剪紙活動取材方便,蘊涵豐富的知識與技巧,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一種有益方式。幼兒在折剪紙中既可體驗成功的樂趣,又可獲得必要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我們應該重視幼兒剪紙能力的培養,為幼兒學習剪紙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把它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只有這樣,剪紙活動才能發揮它獨特的作用,不斷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慰宜.2-6歲兒童繪畫指導[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陳幗眉,馮曉霞.學前心理學參考資料[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