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書敏
摘要:本文給出了創新管理的概念,指出創新管理是要在組織內部創建良好的氛圍,搭建支持創新的平臺促進其自身發展的過程。分析了創新管理的特征,討論了近年來創新管理研究的主要思路,最后就創新管理的發展趨勢作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創新管理;技術創新;制度創新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技術已經成為決定企業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企業要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必須依靠有效的技術創新。創新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最主要來源,先進的創新管理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一、創新管理概念與特征
創新管理是一個戰略、技術、市場和組織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成功的創新管理要求企業建立規程,并適時打破舊規程、不斷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規程。成功的創新管理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需要以一種綜合的方式進行創新管理。
創新管理是以創新為中心的管理。其特征主要表現在適應性、持續性、創新性和結構性等方面。
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盡快適應環境的變化獲得競爭優勢就要依靠創新管理[1],在組織、制度、文化、資金、人員等方面創建支持創新的氛圍。組織管理的目標之一是適應外部的變化,而適應外部的變化就是要促進組織內部的變革或創新,因此創新管理應具有適應性。
創新管理的特性之一是促進形成支持不斷創新的氛圍,使創新成為組織運作的常態。創新管理的持續性表現為目標的持續性、時間的持續性、過程的持續性和創新動力的持續性。
創新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對管理本身的創新。形成新的管理機制,同時也需要管理理論、方法、組織和結構的創新[2]。
創新管理的結構性意味著創新管理應該具有柔性的管理結構,能夠對創新的這種變化進行自適應和自調整。甚至是主動進行“破壞性的改進”。創新管理的結構性特征,還表明了創新管理就應該是管理發展的新階段。
二、創新管理的研究方向
(一)基于技術創新的研究
基于技術創新的研究一方面是圍繞著技術創新的過程而展開;另一方面主要基于以技術為核心的相關要素整合思路而展開。但是這種研究思路弱化了對內部其他創新要素構成及相互關系的分析,過于關注單一的技術創新過程和創新的構成要素。
(二)基于制度創新的研究
在企業的創新體系中市場、技術、管理和組織的創新與制度創新密切相關[3],企業創新需要與制度創新協調運行,才可能實現企業整體創新績效的提高。目前國內學者對制度創新的研究主要立足于產權制度創新、不同所有制形式下企業制度創新的構成及決策,但針對制度創新與企業戰略匹配的研究還較少。
(三)基于系統創新的研究
企業創新是一個開放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技術創新僅僅是作為企業創新的主要動力源泉之一,其作用的有效發揮離不開組織結構、發展戰略、營銷手段、人力資源管理等要素的支撐。很多學者已經開始將創新研究的視角由單一要素過渡到企業創新系統綜合要素集成上。
(四)基于全面創新的研究
全面創新管理是創新管理的新范式,以培養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為導向,以價值創造(價值增加)為目標,以各種創新要素(如技術、組織、市場、戰略、文化、制度等)的有機組合與全面協同創新為手段,通過有效的創新管理機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全要素創新,全時空創新,全員創新和全面協同”[4]。
三、創新管理的趨勢
近年來,創新管理正在發生一些變化,特別是在創新管理政策、創新體系建設、創新治理和調節工具方面出現了新趨勢。
(一)創新管理效率評估日益被人們關注
為了提高創新管理效率,美國建立了科學與創新政策學項目,力求開發一個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證模型的方法,服務于政府和社會的科技決策、分析科技產出、定性和定量評估科技政策效應和效率。
(二)創新政策的內容沿著社會需求與挑戰方向延伸
創新政策致力于應對社會挑戰,并從行業部門導向型政策轉向應對重大挑戰的創新政策拓展[5]。
(三)“創新伙伴”成為促進創新的新工具
“創新伙伴”能將創新活動各方(企業、研究機構、大學、政府部門)的優勢緊密結合[6],從而加速知識向創新的轉化,加速創新向市場的進入。
四、結論
創新管理作為當今管理科學新興的綜合性交又學科,對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和經濟持續增長具有深遠影響。要從全面創新、戰略系統、復雜動態的高度提升企業創新管理研究的廣度與深度,以推動理論研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東,杜占元.中小企業與技術創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2]魏江,胡勝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范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3]何郁冰,陳勁.開放式全面創新:理論框架與案例分析[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4]謝章澍,許慶瑞.論全面創新管理發展及模式[J].科研管理,2004(4):70-76.
[5]許慶瑞.研究發展與技術創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HENRY CHESBROUG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press,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