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暉+陳靜+郭士英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中,重視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自己的藝術能力。
關鍵詞:美術;藝術;欣賞
加強對學生藝術教育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研究怎樣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經過多年的經驗,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完美人格塑造離不開藝術在課堂教學中,經過引導學生藝術美的感受,認識理解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情感體驗,同時受到教育,孩子們才能自由、快樂地成長。而這一點,也正是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關鍵。而美術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教學研究,進而使學生的藝術水平得到提高。新課程改革要求美術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通過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的改革,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的情感投入,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新課程的推進明確了方向,活躍了思維,給美術教學以無窮的活力。教學是一門藝術,美術教學更是如此,美術本身系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美術世界里有許多紛繁復雜的信息和類別,有其特殊性,但只要熟知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牢記新課程的目標,掌握新課程的理念,掌握新課程的基本精神就會有許多寶貴的妙得產生。
美術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相應的我們的美術教學活動與過程應具有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的體現,重溫或者借用一定的理論的現實意義更好地指導教學,進而提高美術在藝術教學中的權重。
藝術需要多樣化的技巧技能的訓練,然而技巧訓練對生性天真活潑,好斗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枯燥單調的,技巧訓練的課堂,勢必顯得毫無生機,因此讓藝術教學課堂活起來變成了教學改革的方向,在美術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多創造一些多樣化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美術、感受美術、理解美術的同時有一種輕松、愉快、具有吸引力的狀態下學習美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表現創造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比如,在學生創作畫的過程當中可以配上詩、配上音樂,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同時使自己的畫也受到藝術的熏陶。這樣學生就不僅喜歡美術,而且又受到了綜合藝術能力的熏陶,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特殊性,能夠主動地進行美術創作,使他們的美術綜合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小學美術課堂不僅僅只是教學生固定的畫、美術基礎知識,而是應該成為學生心理上、生理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我認為拓寬美術欣賞面,能使技能技巧更好地形成。大量的欣賞也會激發學生強烈的美術創作欲望。為此,我認為現代教學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使教材結構更合理,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具有特色和時代氣息,我們應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在教學時間和內容上加大欣賞的比重,在課堂當中可以引進一些西洋藝術等開放性的教材內容和大學生的欣賞面,讓學生在大量的藝術欣賞中拓寬視野,提高藝術感染力、借鑒力和創造力,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藝術發展。對于美術欣賞者來說,如果在美術欣賞的同時,再了解一些作者的創作意境,創造技法,實際上就提高了其藝術水平。當然,這不是為了升學,是不需要精益求精的,只需要了解,不需要十分的專業,哪怕是學學書法,臨臨水墨畫,對教師的幫助也是很大的。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大量動手參與美術活動,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各個門類的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藝術組織結構,音樂的語言是音響、聲調、旋律、節奏等,舞蹈的語言是人體的動作配上節奏的美,而美術的語言是運用各種形狀、線條、色彩、明暗等,往往成功的畫,是畫家在某時某地產生的藝術火花,借助畫面展現給大家的,如果學生在欣賞優秀作品的同時,能感受作品的意境,那么學生的藝術欣賞就和畫家產生了共鳴。面對一幅優美的作品,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信息,有人如癡如醉,但在有的人身上卻喚不起這樣的感覺,他們似乎對作品的魅力無動于衷,除了興趣上的偏好及環境心理的偶然因素的影響之外,不同的人在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能力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決定著差距的心靈因素,不可否認,但是正如人的奇葩魅力一樣,美術的能力也能通過后天的培養,而得到發展。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主觀上的努力和客觀環境上的影響,對于美術感受能力的養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作為美術教師,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欣賞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學也不只是停留在欣賞之上,還要使學生具有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因為教育的本身就是使學生具有某些能力,而不無視,只是照著畫、看著寫的一些初級的能力。而是經過一些初級的訓練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動手、動腦進行創作,這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去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在被教會、學會方面,向想學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