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燕+王偉

自2014年以來,教育界有個詞最流行,那就是核心素養。對于一個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更多思考的是核心素養是什么?核心數學素養是什么?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數學素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了10個核心素養,即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有些專家認為:“核心素養就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通過學習,查閱資料,我知道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是指那種每個人都應當具備的數學品格和能力。數學素養——指人用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包括數學意識、數學行為、數學思維習慣、興趣、可能性、品質等等。核心數學素養即公民必備的數學品格和關鍵的數學能力。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指的是:通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為了滿足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數學思維與數學文化。
我認為,在一堂數學課中很難單獨地說培養什么核心素養,而是像史寧中教授將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解讀為三句話: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例如:六年級數學中有個知識是認識倒數。在一次聽課中,當老師教學到認識了分數形式的倒數之后,讓學生自己去寫誰和誰互為倒數,然后和同桌一起去判斷寫對沒有。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學生舉手提問:“老師,■和■是不是互為倒數呢?”我一聽,咦,這么多年了,還沒有聽到學生提過這樣的問題,一般的學生都是一般的思維,提出寫倒數的數都是真分數的形式,像這種假分數的倒數我還真沒有遇到學生問過。課堂上,我們的老師反應很快,馬上就問學生,剛才我們歸納的什么樣的數就互為倒數,你再看看?再自己判斷判斷。書上的定義是: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提問學生自己依據這句話去判斷■和■是不是互為倒數。聽到這里,我不禁為這個學生和老師喝彩!這個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學生反思,驗證的過程是不是就是對于學生核心數學素養的培養呢?著名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有一段話讓許多人感同身受:“在學校學的數學知識,畢業后若沒什么機會去用,一兩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銘刻在心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問題的著眼點等,卻隨時隨地發生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
又如:三年級數學的練習中有這樣兩道題。大部分同學的第一道題都是像圖上這樣做的。(如圖一)而第二道題的做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先求1組共重多少千克,再求3組共重多少千克。(如圖一)還有一種方法仍然是分開求鵝和雞的重量,然后再求一共重多少千克。(如圖二)但是我在學生的作業中看到了第三種(如圖三)。
直接用減法一步就做出來了。當時,我覺得很驚訝,趕快把那個孩子叫到我身邊,請他給我說說他是怎么想的。看到老師單獨找他,他很興奮地說:老師,你和上面那個圖比嘛,第一道題是3個5加上4個3,這道題比上面少了1個3,所以可以用第一題的結果直接減3就可以了。望著他興奮的笑臉,我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對呀,像這樣的思維難道不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體現嗎?這不正是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思維去比較思考嗎?
在人的一生中,數學能伴隨人們“走多遠”?大家都認為,擁有多少具體的數學知識不重要,更取決于學習者是否練就一種數學的頭腦和眼光,養成數學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基于此,我認為,小學生核心數學素養的培養就應該在平時扎實的課堂教學中,把每節課上好了,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也就逐漸形成了。值得注意的是,每個數學教師必須牢記5項最符合小學數學學科來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勇于探究,理性思維,合作擔當,批判質疑和問題解決。在平時的教學時,要有意識、有目的地把這些融入教育教學中,一定要心中有核心素養內容,教學才會有更多方法,我們多引導、多發現、多追問,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就會還我們一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