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凱琳
摘 要:課程標準指出:“體育教學要體現生活性。”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體育技能出發,學習和理解;要善于引導學生把生活實際應用于課堂中,既可加深對體育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體育,體驗到體育價值,從小養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因此,可以從創設“體驗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三個方面實施小學體育的“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體育;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
一、創設“體驗情境”,回歸生活
情境是一種生活的場面。創設體驗性情境,就是讓學生走進社會,變“小課堂”為“大課堂”,通過學生身臨其境的現場體驗,再變“大課堂”為“小課堂”。
在教學中創設現實情境,學生就會有生活經驗和體驗,在理解上就不會有困難。創設“快樂的一天”的情境,模仿農民一天的生活,設計“快樂的小司機運輸忙、農民開展收果實比賽、慶祝豐收年”三個環節,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基本的勞動能力,愉悅身心。如,在學習“隊列練習”中的“齊步走”和“踏步走”時,可以與道路交通“小小指揮官”聯系在一起,根據生活經驗來體驗生命的可貴,初步了解生存的概念。在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創設生活情境,課前制作紅、綠、黃三種信號燈,并畫好斑馬線,培訓“小小指揮官”,模仿交通手勢(右手屈肘手心向后指—通行;右手向前推掌—停)指揮官舉起“綠燈”時,學生明白可以通行,并模仿交通手勢通過,學生進行“齊步走”練習;當指揮官舉起“紅燈”時,學生知道有危險,并立定,模仿交通手勢推掌的姿勢;出示“黃燈”時,學生知道等一等,并進行原地踏步。簡單的信號指揮既把生活實際與教學結合起來,滿足學生愛玩的心理,又使學生感受到此類教學的生動形象,易于接受,影響深刻,同時教師也易于教學、完成教學目標。
二、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急于傳授知識,腦力勞動就會疲倦。”故事化、主題化、情景化等課堂教學設計時,要重視“角色效應”。許多體育卡通片在電視中播出時,小學生會馬上熱衷于片中的動作、項目,此時他們腦中閃現的是《灌籃高手》或是《足球小子》的場景。我們利用這一點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其效果非同一般,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若教師利用童話故事、卡通片中的黑貓警長、葫蘆兄弟之類的角色引入課堂,絕大部分學生能發揮想象,進入游戲角色,很快地接受教師指揮,糾正動作,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誘導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創設故事情境,趣中質疑,疑中生思,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
三、創設“生活情境”,易化體育
教師在教授新知識前,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采擷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共同創設學習情境。這樣利用捕捉到的“生活實例”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使學生能初步感知新的數學知識,誘發起學生積極性,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激起探索的欲望。
在“走或跑”教學過程中,模擬生活情境(騎馬郊游)。我根據這一理念預設了“騎馬郊游”的教學情境。教學中木棒當馬騎,騎著木棒或走或跑,逐步熟悉動作,掌握基本的“騎馬”技能,培養與“小馬”的感情。整堂課始終以這種方式訓練學生的協調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游”推進課堂教學。“在鄉間小路上怎樣騎馬呢?”“路窄只能慢慢地走。”學生搶著回答,邊說邊做動作。在具體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融入教學情境,隨機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在不同的道路上有不同的騎法,并在自主體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能力。這節課中,學生始終興趣盎然,主動學習。我始終以“騎馬郊游”的情境貫穿整堂課,通過不同的情境變化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主動參與活動,保持積極昂揚的學習情緒,推動教學向縱深發展。
體育教學離不開生活,離開了生活,體育教學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質屬性。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踐、嘗試、模仿,有利于豐富學生體驗,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運動成績,促使學生情感、能力、技術的共同發展。
總之,生活化課堂教學,以課本為主源,不受課本知識的禁錮,使學生靈活掌握體育知識,培養學生實踐生存能力,既能減輕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我們有心把切實有效的情境合理地融入體育課堂,我們課堂教學的天空將是一片五彩斑斕的、最美麗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