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雷
摘 要:生命安全教育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大膽探究評價策略,做到評價常態化與多元化。
關鍵詞:生命安全;評價策略;學生發展
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生命安全教育作為地方必修課程在學生完成規定課時前提下,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一、評價實施常態化
評價工作應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做到日常化與動態化。
(一)日常性評價
日常形成性評價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指的是平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行為表現的隨機評價,它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診斷、指導及激勵作用是隨時可顯。五年級第18課“地震來了巧躲避”:在地震發生時,你們覺得有哪些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自救自護”,學生討論后共同提煉出最關鍵的三個:鎮靜、機智、方法,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哪個關鍵詞最重要?在整個據理力爭的辯論過程中,教師不做過多評價,而是放手讓學生陳述觀點,用事實證明各自的觀點。這三個關鍵詞都很重要,在災害來臨時首先要保持鎮定,然后要有智慧,要根據不同的險情來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這種延遲性評價給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學會在災害來臨時抓住關鍵點成功脫險。
在新知教學結束后,我們還要利用好教材“平安演練”欄目進行即時性評價,以鞏固當天所學。如學過地震的避險后,可以全班進行一次疏散避震演練,據學生的實際表現來評價學生學習后的實踐運用情況;學完“躲避冰雹莫遲疑”后,讓學生動手做一做,上網收集我省一般在什么時間下冰雹,繪制一張表格,并向家人宣講冰雹的知識等。
(二)分項評價
本課程的內容共分為九個模塊,在每個模塊學完后,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等第評價,載入素質評價手冊。如學完某一內容后,我知道了什么?教師根據課程目標擬定出相關要求,做到的就涂上星星,還可以設計反思性的評價,如學習后,我改正了以前的不安全行為,這樣可以很好地矯正學生以前的錯誤行為。也可以設計試卷檢測相關安全常識,還可以進行模擬情景測試、辯論等,比如用在“自然災害的防范”這一內容上就很有實效性。在這些基礎性的評價完成后,最后形成描述性評價。
(三)學期評價
學期評價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不是過去期末考試的翻版。它側重的是一個學習階段,是對學生在一個學期中的安全意識、安全防護能力、安全知識積累的綜合評價,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制訂改進計劃,促進更好的發展。前面所講的日常性評價、分項評價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軌跡,是階段性(學期)評價的基礎,是階段性(學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在期末制定一份詳細的總評方案,進行最后的綜合性評價。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
(一)評價主體多元
1.學生是評價主角
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又是評價的主體,評價的過程是學生再學習、再認識、再反思、再教育的過程。教師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把評價的“主角”讓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評價他人的言行和態度情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評價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使評價的過程,成為增強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自護能力、鞏固安全知識的過程。
2.家校形成評價合力
本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要將所學按要求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所以,評價的信息來源不僅僅局限在課堂,而應拓展到家庭與社會。如孩子學習相關內容后,在校外的生活中表現如何,能否做到注意安全、珍愛生命,需要家長配合進行評價,另外,教師把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安全教育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向家長提供反饋,建議采用哪些活動和方法來幫助這個學生進一步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并請家長協助教育、督促孩子向“危險”說再見。
(二)評價方法多樣
本課程可采用標準化測試、觀察記錄、成長記錄袋、表現性任務等方法來評價。
1.通過測試題測試,自編測試題
(1)出題內容和方式要注重與生活情境相聯系,以真實生活作背景。這類題目可單獨在課堂上使用,也可作為模塊評價或學期評價試題。如,小考結束的第二天,某校畢業班部分學生相邀,到同學小明家中為其慶祝12歲生日。吃完午飯后,十多個同學相邀到河邊游玩。由于剛下暴雨,河水猛漲,小明站在河堤上拍照時,因河堤突然坍塌而落入水中,瞬間被湍急河水沖離岸邊。如果你是在場的同學之一,而且你剛剛在泳池學會了游泳,你的選擇是什么?這就促使我們思考見義勇為和見義智為的關系,此題既考查了情感因素,又考查了技能因素。除選擇題外,判斷、填空等也可以采用這種出題方式。
(2)組織好網絡測試。每年組織學生參加一次網上測試,并將測試結果記錄下來。
2.觀察
觀察是評價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論是學生的日常課堂行為,還是學生在各種演練中的活動,教師都要養成仔細觀察學生的習慣,讓觀察成為學生學習《生命安全教育》重要的評價工具。
3.成長記錄袋
成長記錄袋反映的是學生成長和進步。它的內容由師生共同確定,如安全演練方案及記錄、知識框架圖、反思報告或自我調整證據、分單元(模塊)自我評價的結論、同學評價的結果。如果考慮到教師精力有限和學生的負擔,成長記錄袋內容也可側重選擇某一模塊甚至是某一項專項技能。
總之,評價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在保證科學性、針對性、發展性的前提下盡可能做到簡便易行。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搞些花架子,設計太多的條條框框或者一大堆表格,以免加重師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