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倉
【關鍵詞】 小學拼音;教學課堂;歌訣;插圖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93—01
新課標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學課堂要“動”起來、“活”起來。下面,筆者就拼音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參考。
一、以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師要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為學生創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營造一種具有接納性和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師生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
傳統的拼音教學采取死記硬讀的方法,常常是教師領讀得口干舌燥,學生學得很無趣,效果很不明顯。而低年級學生由于自身特點,往往開始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聽講,有目的地注意有關事物,但時間不會持續太久。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必須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比如:可以把游戲搬上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進行拼音復習時,筆者把23個聲母、24個韻母、4個聲調安排到班上相應的學生身上,每人舉一張卡片,進行“找朋友、喊名字”的游戲。幾堂課下來,學生的拼讀能力增強了很多。
二、以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
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場景,使學生腦中形成畫面,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拼音。比如,教師可以為拼音編一個簡單的故事,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將拼音的外形設計成卡通形象,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每當涉及到拼音時,教師便為學生指出相應的拼音的動畫形象,加深學生的記憶。這種情境教學方式是結合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色彩鮮艷、生動形象的圖片容易感興趣的特點,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以編寫拼音歌訣加強學生的記憶
拼音的學習首先應該能夠正確朗讀,讀拼音教學也應該從學生的愛玩、好動和活潑的性格特點出發,制訂出符合小學生天性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拼音的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拼音詩歌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種朗朗上口的拼音掌握守則,找出學生經常讀錯或者經常混淆用法的拼音,編寫拼音歌訣,把音樂中的旋律與拼音進行有機地融合,讓學生在韻律十足的歌訣學習過程中了解到拼音的正確用法和讀法,加強記憶。比如,在教學聲調時,總有學生亂標一氣,這時便可以把標調歌教給學生:“有ɑ在,把帽帶;ɑ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后面給誰戴。”學生在熟記兒歌后,亂點標調的現象少多了。
四、以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低年級的學生天性好動,一堂課往往堅持不到一會兒就坐不住了,這時可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鼓勵他們做一些相關的表演,讓他們輕松快樂地學習。比如:在教學j、q、x與ǖ相拼時,可在課前準備四個頭飾,課上到一半時,便請四位學生表演兒歌:“小ǖ小ǖ有禮貌,見了j、q、x,摘掉帽子再握手。”在做游戲時,學生的興趣很濃,歡笑之余,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了。同時,在互動表演的過程中,學生也能獲取知識,學會與人合作,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以觀察插圖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教材中的每一課都安排了色彩明麗、內容豐富、具有啟發性及思想深刻的圖畫。對于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的一年級學生,這些圖畫是鞏固漢語拼音,進行聽、說、想像與拓展思維訓練,培養創新精神的極好素材。比如,在教學“d、t、n、l”一課《小兔追馬圖》時,可先問學生,“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直接看畫面就說出,有一匹小馬和一只小兔。教師接著說:“借助音節再看看,還有什么?”學生就會借助音節說出,還有一片土地,小馬身上馱著一袋大米。教師這兩個問題,主要是復習新學的拼音。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米袋漏了但小馬沒發現,小兔一邊追一邊喊,累得滿頭大汗。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拼音學習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打好拼音基礎是小學生學好語文的前提。在進行拼音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進行趣味拼音教學,真正讓拼音教學的課堂“動”起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