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修進
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關鍵之年,是推進各項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新一屆滕州市委、市政府的開局之年,緊緊圍繞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項任務目標要求,全面抓好機構編制管理工作,為中心工作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是機構編制部門的重要職責。2017年,我們將著重加強四項建設,切實提升機構編制管理工作水平和服務中心工作的能力。
一、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合力
機構編制是黨和政府的重要執政資源。機構編制管理工作不僅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善國家政權建設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更是配置執政資源的重要手段,要堅持以制度求規范,以規范促創新,提高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一是規范工作程序。首先,凡涉及重要的機構編制事項,以及上級機構編制部門的新任務、新部署,及時主動、充分完整地向市委、市政府、市編委領導匯報,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其次,建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修訂完善編委會議事規則和事前溝通、事后跟蹤問效、臺賬管理、事項辦理等管理制度,規范機構編制事項申辦程序。第三,結合《滕州市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6—2020年)》,堅持依法依規,加強涉及機構編制事項的規范性文件審核,開展機構編制管理歷史性文件清理、整理,盡最大努力破除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為經濟建設松綁釋困。二是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與紀檢、組織、人社、財政、審計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增強之間的合力,嚴把機構編制審核關、審批關、監督關。三是樹立“編制就是法律”的法治意識,加強機構編制源頭控制,切實把住進人關口,努力實現“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目標。在此基礎上,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深入挖掘機構編制資源潛力,盤活存量,把有限的機構編制資源向經濟建設、民生事業等傾斜。同時,積極研究制定優化政府購買服務與編制管理相結合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購買服務,既減輕編制資源供給壓力,又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強調研工作,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機構編制管理工作政策性強、全局性強、責任重大,“事前、事中、事后”不同階段都需要加強調查研究,立足實際,活用政策,及時調整完善措施,確保工作扎實、穩妥推進。一是做好事前調研。在各種新的機構編制政策和管理手段出臺之前,通過到相關部門、單位實地調查走訪,認真聽取單位和基層群眾的聲音,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避免決策失誤,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工作措施有的放矢。切實保證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復制推廣濱湖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驗做法工作、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和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等工作扎實推進。二是加強事中調研。針對“放管服”改革,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去行政化改革、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機構編制管理等重要業務工作加強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當前各項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盲區、盲點,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解決。三是推進事后調研。針對機構改革、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后工作情況、有關部門單位機構編制事項落實情況開展調研活動,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消除中梗阻,同時,探索研究提高機構編制工作的新舉措,確保各項改革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形成的新機制有序高效運轉。
三、加強“智慧編辦”建設,創新機構編制管理方法
合理、高效運用信息網絡技術,解決機構編制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一是積極做好中央編辦“機構編制云平臺”和省編辦“機構編制人員經費共用信息管理平臺”推廣應用工作,完善機構編制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二是探索“互聯網+機構編制”,把大數據的理念、技術和方法貫穿到機構編制工作中,強化數據收集整理,推進與組織、人社、財政、紀檢等部門數據共享,實現互通信息、相互制約、全面監督,共同管好機構編制。三是加強機構編制數據延展性應用,分析挖掘數據資源,為優化機構編制資源配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四、加強自身建設,打造干事創業一流團隊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歷次全會和十九大精神,樹牢底線意識和紅線意識,認真執行“八項規定”, 加強依法行政,為切實履行職責打牢政治和廉政基礎。二是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加強機構編制、法律法規、公文寫作、信息化等知識的培訓學習、外出考察和工作交流,開展好“振奮精神、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大討論活動,凝聚共識、提升能力,打造素質過硬的工作團隊。三是加強宣傳工作力度,積極通過媒體報道、政策培訓等多種方式,宣傳好機構編制管理的政策、法規以及特色和亮點工作,擴大部門影響力,增強各級單位“一把手”對編制的認識,提高社會認知度。□作者系中共滕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 E:TC
關鍵詞:機構編制管理 智慧編辦 自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