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文化背景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的,學生知識、經驗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會導致對理解知識的側重點不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如合作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等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包括學習成績、情感等個性品質的發展。
一、合作學習的步驟和示例
在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探討了高中英語在“角色表演—信息處理—語義重建”中進行“合作學習”的一些做法。現例述如下:
1、角色表演活動:每單元課的對話練習時,指導小組成員運用新、舊語言知識,就某一話題結合學習內容,發揮想象,通過創設情景、自編對話,進行角色表演。
教師創設具體、豐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勵學生將喜怒哀樂等情感和動作融于會話中。讓學生先小組討論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編自演,盡量把所學的詞語用到對話中去,最后,在全班同學前進行表演。如,在教 Lesson 5 Modern Heroes 這課時,讓學生在小組中排練這么一個小品:“Suppose one is Yang Liwei, the other is a news reporter. The reporter is interviewing Yang Liwei after the spaceship has landed. After his being interviewed, all the audience can question Yang Liwei.”
2、信息處理
教師向學生提出任務(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務的步驟和方法。各小組根據具體任務或問題展開討論,小組中的每個成員自由發表意見,記錄員記錄整理后,向全班匯報。此環節是“合作學習”的重頭戲,占據課堂時間較多。小組討論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內容:
(1)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2)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
對課文難句、長句、某些詞語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3)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學生評價人、事和物的能力。
新高中英語教材中許多文章層次清楚、脈絡鮮明,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信息,布置科學和合理的任務,讓學生展開討論。以 Lesson 7 Sports Stars 為例,筆者提出層次清楚的問題,引導學生將整個語篇分層次閱讀,然后分步驟進行討論:
系列問題(一):
Read and match the paragragh with these headings.
a. The latest news.
b. Background and early life.
c. Training,education and interest.
d. Road to success.
系列問題(二):
a. Why were the sisters unusual?
b. What kind of background were they from?
c. Who helped them to succeed?
d. How did the two sisters get on at home?
e. What were they interested in?
系列問題(三):
a. What achievements did they get in their lives?
b.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being sports stars?
本語篇分層次閱讀,每個層次又可分為若干問題。每個層次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語義重建
語義重建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從口頭表達開始,逐漸上升到書面表達形式。書面表達離不開聽、說、讀的訓練,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開始時教師就向學生講明主題,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使全體學生能積極參與同該主題有關的討論活動,感知大量的語言信息材料,學生就有了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從單純的再現到大幅度的擴展,再到脫離原語篇的自由表達,構成了一個有梯度連續的系列過程。
二、實踐研究結果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運用在教學的方方面面,如語言點處理時的合作活動;作業時的合作活動;研究性學習開展的合作活動;學習策略的合作活動等等。筆者在不斷的探索中,學生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學英語的興趣也濃厚了。
三、問題探討
伴隨著課堂教學進程的不斷深入,也暴露了一些合作學習中的問題,如學生難以在公眾面前發言,小組成員有時不能和睦相處,小組討論噪音較大,討論時活動時間不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組織不到位,出現小組中個別成員承擔大部分甚至所有的討論任務,而某些成員無所事事等情形。
1、合理分組
就近組合: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這種合作小組的組合形式,無需調整座次,分出層次,因此,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異質分組: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性格、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這就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2、教師的主導作用
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首先,教師必須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與競爭性學習和個體化學習的關系是什么,必須相信合作性學習是最有效的,能使學生的關系更加良好,使學生們的心理更加健康。
3、合作學習評價
實踐中,采取了“具體要求,小組評價,及時指導”的做法,著重對小組討論的行為作集體評價。只要發言精彩,小組紀律好,就能得“好”的評價,匯報交流有亮點,成員團結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組評價,提高了小組討論的執行效果。
當然,對于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本人進行了一定的指導,對于一些羞于開口的學生我建議他們事先作好準備,報告前先寫在紙上,準備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強了,發言中遇到問題,可以容許本組同學給予必要的提示和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