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國平
【關鍵詞】 游戲教學;信息技術;課堂; 理念;游戲化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1—0063—01
新課程實施以來,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成為廣大教育者的共識,在這種背景下,游戲教學的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和思考。本文談談游戲教學在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
一、游戲教學出現在小學課堂中的重要性
1.傳統教學模式的改善
教師在開學的第一天就會將相關的課堂基本規則灌輸給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沿用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這樣一種形式,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是極少有互動的,老師在沒有深入對學生學習情況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展課堂活動,顯然對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遇見的問題是難以起到有效幫助作用的,更不用說通過學生課堂問題的反饋來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了。可見,傳統的教學形式很難提升和改進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發現,只有學生在課堂上同教師充分地互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發揮舒展自身天性,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將學習中的問題發現,起到思維拓展的作用,并以此為以后的良好學習提供條件。
2.滿足學生發展需要
在皮亞杰的認知里,認為學生對于新的復雜的事物或客體進行學習需要通過游戲,游戲能夠對相關的技能和概念進行擴大和鞏固,能夠有效地將行動和思維結合在一起并表達出來。游戲是需要在一定規則的遵循下進行的,需要打破那些約定俗成的情節,是對學生需求的一種滿足,并最終起到對學生思維進行拓展的作用。
3.與社會的發展相契合
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國人的整體素質和知識結構作出了明確規定,并且對每一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方式、基本知識技能以及學習過程等均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對以往注重知識傳授、課程繁多的學習狀態進行了改變。新課程標準是建立在對學生基本知識技能著重培養的背景之上的,除此之外,還對學生全面的發展、綜合能力以及各種知識技能的協調發展進行了強調,從而通過游戲化教學的作用將標準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
二、理念滲透的方式
為了便于游戲的參與者能夠更好地交流,我們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必須確保其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以及開放性。首先需要讓游戲的快樂被小學生體會到,使他們從中能夠感受學習樂趣,充分地將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以便能夠積極地面對學習。隨后在游戲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原有課堂模式打破,充分地將周圍各種資源利用起來,以便于結合現實生活,與社會的發展相契合。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學習交流和實踐機會中,應當有效把握好游戲的契機,以便于通過游戲能夠將一定的知識技能掌握到。最后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認真、嚴謹地進行教學設計,將課堂中的每一個重要點都滲透在游戲中,為學生的知識系統構建提供良好支撐。
三、信息技術課堂的游戲化設計
1.教學目標的確定
筆者認為教學目標是作為核心存在于游戲教學中的,因而在設置的過程中需要全方位出發,逐步考慮相關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學習水平,正如在新課程改革中所提出的“三位一體”教學目標模式一樣,不但需要對過去的學習方式、知識和技能有所掌握,還需要確定出學習的價值觀取向。如筆者在課堂教學目標設置時,首先會將比較籠統的一個教學目標制定出來,隨后才會在具體游戲的操作中將這一目標進行調整和完善。
2.游戲軟件的選擇
在游戲選擇的過程中首先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和所選擇的游戲軟件要相一致,然后在教學中盡可能地使用非直觀的教學方式呈現知識,以便于學生通過探究獲取新知,最后確保所設計的游戲難易程度是和學生相適應的,最好是選擇就近的區域開展游戲。
3.能力是良好學習態度的一種反映。因而,教師在選定游戲軟件后,需要將相關的核心任務向學生提出來,以便于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學習目標,教師也能夠有計劃地沿著課堂教學方向授課。只有在學生自身實際的需求和課堂教學內容完美結合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地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使學生更好地保證上課過程中的注意力,從而確保課堂授課的內容能夠完整全面地被學生接受和理解。
4.游戲探究模式的開展
在小學信息化技術課堂的授課中,筆者認真的觀察了學生的上課表現,在此基礎上將游戲模式引進了課堂教學內容中。游戲探究的過程不僅是教師充分指導的一個過程,還是學生自行對問題進行實踐、思考以及分析的一個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能夠自主解決實際問題。
5.討論總結的進行
在游戲探究式的進行中學生能夠直觀獲取感性知識,此時教師在游戲中的作用便是對學生的感知進行深入的引導,以便其能夠透徹地了解到相關的知識技能,在思考能力增強的同時,還能夠對思維進行拓展。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