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合學習模式是傳統教學和在線學習優勢進行的有機整合,保證教師能夠更好地啟發和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本文從混合學習入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和適當的分析,希望能夠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改革創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關鍵詞】混合學習 高職院校 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2016年度一般課題《基于云平臺的高職院校混合學習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ZYLX2016028);烏魯木齊職業大學2016年度教改課題《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烏職大公共基礎課微課教學設計與應用》(課題編號:16XJG16)。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32-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日漸提升以及各類型相關行業產業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的地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縱觀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狀,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人才培養工作產生了不良影響,所以十分有必要引入更為先進的教學模式,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進一步提升,為高素質職業型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隨著高職教育的興起和興盛,高職教育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轉變為培養國內專業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何結合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的調整和創新,成為高職院校重點關注的問題。基于當前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要求進一步提高的社會背景,高職院校十分有必要對目前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弊端進行分析,結合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策略,而通過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合理應用混合式學習模式,能夠為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提供良好的支持,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在當前全新的社會背景下獲得新的發展。
(一)職業教育目標方面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目標存在明顯的工具性和經濟性發展傾向,這與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追求存在一定的偏差,雖然學校能夠向學生傳授相關技術技能,卻無法實現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嚴重不足,對學生最終成長成為高素質人才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響。
(二)在職業教育重點的選擇方面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存在明顯的重復操作問題,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相對忽視,過于關注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無法實現[1]。所以在職業教育重點的選擇方面也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借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
(三)職業教育資源的投入方面
雖然我國已經在逐步加強對職業教育的重視,但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過程中,所投入的教育資源仍然較少,國內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依然停留在資源建設、教學模式探索階段,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革創新。
二、基于混合學習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建構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高職院校是否能夠持續穩定發展存在緊密的關系,只有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才能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才獲得社會的認同,為獲取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創造條件,實現自身的發展。近年來,高職院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也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問題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探索[2]。如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將培養專業技術較強的綜合性人才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重點突出實踐教育環節等。但是,真正構建適用于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模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混合學習作為建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思想有利于促進教學資源的產出最大化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混合學習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進行分析,要想對其形成系統的認識,需要對不同的內容進行具體而深入的研究。
(一)混合學習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習目標的確定
學習目標的確定是高職院校積極組織開展人才培養工作中較為重要的階段。對于高職院校中的教師而言,在教學工作中結合市場發展、人才需求情況為學生制定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能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3]。相關心理學研究明確指出,人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機強度和學習效果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呈現出“倒 U 型曲線”的發展狀態,當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也必然會隨之下降,而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步增強時,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得到相應的調整,學習效果較為理想。基于此,只有當學生的學習動機達到合適的狀態,學生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最佳狀態,進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制定差異性的目標,實現對學生循序漸進的引導。唯有如此,才能夠充分發揮出混合學習目標引導方面的作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也能進一步增強。
(二)混合學習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完成了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的設計后,教師要想保證學生的培養質量,還需要對講授的內容進行合理規劃、綜合分析,面向職業需求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分類與重組,以適應混合學習模式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結合人才培養目標,教師需要合理選擇不同層次的內容,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循序漸進培養。這樣,結合混合學習模式的應用,將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教學模塊,實現傳統教學和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整合,促進混合學習模式作用的全面發揮,為人才工作的優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為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混合學習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學活動的設計
高職院校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的設計將實習和實踐活動作為重點,希望借助科學的實習和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借助對混合學習的應用,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能通過對不同模塊的分析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篩選,進而實施更為系統的搭配組合,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實現模式,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整合,保證教學作用的全面發揮。
(四)混合學習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習評價環節的設計和規劃
混合式學習方法的作用下,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評價環節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傳統的總結性考核,而是應用過程考核和總結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逐步加強了在教學評價環節的科學性。例如,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可以適當的應用過程測試、結構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客觀的判斷,有效促進人才培養模式作用的發揮。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與社會不斷變化發展的人才需求相適應,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加強對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所以針對當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現狀,十分有必要引入更為科學的混合學習模式,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革新,有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促進學校持續穩定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社會建設提供一定的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盧竹.公辦高職院校混合式辦學的研究與實踐 ——以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通訊,2016(26):7-9.
[2]楊保建,藺艷娥.開放大學混合式學習教學設計與分析[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8(5):25-29.
[3]黃小瑩,王亞萍.試論新形勢下教學改革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學科競賽-創新實踐”三位一體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3,33(2):35-36.
作者簡介:
孫昊(1975年3月-),男,漢族,甘肅靜寧縣人,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