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云++王磊
摘要:2014年以來,財政部陸續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我國管理會計發展規劃了藍圖、指明了方向,并確立了管理會計在中國會計體系中的地位。隨著內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銀行業對于管理會計的訴求和期望日益深化,在“銀行人”的共同努力下,雖然取得了一定創新和突破,但管理會計在銀行業的有效應用,仍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距離充分發揮作用,尚有一定提升空間。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銀行 管理會計 挑戰 建議
一、經濟新常態下對管理會計提出更廣闊的應用需求
經濟新常態下,銀行業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經濟環境、金融改革、金融競爭都將促使銀行轉變盈利增長方式,銀行業務結構、盈利模式和風控格局都不得不加快轉型,轉型的總體方向是業務驅動向客戶驅動轉型,由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市場細分轉型,這必須依托以管理會計體系的實施應用,同時也為管理會計創造了更大作為空間。
(一)經營模式轉型的需要
新形勢下,銀行利差持續收窄、優質資源稀缺屬性凸顯,銀行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應擺脫單純“規模情結”和“速度偏好”,通過“內涵式發展”,追求有效益的規模增長,推動全面提升自身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這要求必須提高銀行精細化管理水平,進而依托基于定量化管理技術搭建的管理會計平臺。
(二)銀行管理架構改革的需要
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銀行需要構建以客戶和產品為中心的組織架構體系,由傳統的分行制組織架構不斷向事業部制醞釀和發展。推行事業部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對業務線或產品線進行精準的責任定位和計量,而管理會計為產品和客戶的盈利量化衡量、為銀行推進事業部改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三)支持銀行市場細分、差異化經營的需要
客戶是銀行盈利的來源,通過產品、渠道滿足目標客戶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已是整個銀行業的共識。只有通過管理會計對目標客戶進行細化,挖掘并歸納總結不同類別客戶的產品需求、風險偏好、消費習慣等,有針對性地向客戶提供“所想、所需”的金融服務,差異化的經營策略才能有效落地。
(四)促進前中后臺協調管理、高效運行的需要
在現行銀行業經營管理中,由于職責分工不同,前臺部門主要關注客戶拓展、維護和業務開發等;中臺主要關注風險管控、政策和策略制訂等;后臺主要關注核算、業務處理和支持等。不同的定位、出發點和信息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一項策略在前中后臺執行過程中,出現協調不一致、缺乏效率的情況。管理會計可以通過其“大數據”“精細化”的優勢,將前中后臺有效串聯、統一,使信息在各個環節間共享,對各項業務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化呈現,進而提高內部運行效率,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實。
二、銀行業實施管理會計面臨的主要挑戰
從銀行業具體實踐來看,銀行業實施管理會計,主要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制約。
(一)管理會計理論和制度建設相對滯后
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的創始人之一羅伯特·卡普蘭認為,沒有理論指導的會計實踐通常帶有盲目性。相比一般企業而言,銀行業實施管理會計更具復雜性、行業特殊性,如伴隨銀行經營特性而產生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管理、資本管理及風險管理等。目前,國內大多數銀行都在加速推進管理會計實施和應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還未形成具有銀行特色、系統、完整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
(二)管理會計與銀行經營管理的有效融合比較困難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經營方式逐步由“粗放型”轉向“精細型”,管理會計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發揮的作用越發明顯,但受限于一是管理會計自身發展距離管理要求尚存一定差距;二是部分部門,尤其是前端業務部門,經營理念尚未轉變到位,對于規模發展的關注遠高于對經營效益的關心,導致管理會計與銀行經營管理的全面融合存在一定困難。管理會計的生命力在于應用,如何鼓勵前臺應用管理會計,實現其各經營管理環節的有效滲透,涉及經營理念的轉變、業務流程的再造、實施路徑的搭建等,這需要做好頂層設計。
(三)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問題急需解決
全球特許會計師協會(CGMA)2014年在其公布的《全球管理會計原則》中,明確提出管理會計人員需要同時具備專業技能(如會計和財務技能等)、商業技能(指在不同商業環境之中恰當運用專業技能的能力)、影響能力(指在組織中能影響和幫助其他人的決策能力)和領導能力(如溝通協調能力)等四項基本能力。從實務出發,管理會計工作涉及預測學、運籌學、決策學、信息經濟學、控制學等多學科知識。對照要求與現實看,現有從業人員還是有較大提升和培養空間的。
(四)管理會計數據的完整化和標準化尚有提升空間
管理會計自20世紀70年代末被引入中國后,金融企業對其的探索和實踐從未間斷過,各大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水平也不斷增強,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但由于一是前端業務系統信息錄入較為粗放,導致核算信息無法滿足管理會計精細化的信息處理要求;二是管理會計支持決策所需的某些業務信息(非業務核算必要信息),前端數據錄入不完整,導致管理會計信息缺失或不全面等,管理會計數據的完整化、系統化尚有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銀行的數據信息由相應的業務主管部門進行管理,且由于業務的特殊性,各部門在管理過程中,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可能存在手工調整等過程,這就造成了數據信息分散、數據統計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無法形成有效的信息整合平臺,對管理會計的基礎數據質量和權威性帶來一定影響。
三、銀行業實施管理會計主要應對建議
一是建議加快出臺應用指引。集合金融學會、銀行協會團體力量,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將實踐中的普遍規律、成熟作法提煉總結,上升到制度指引層面,出臺針對金融業的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特別是實踐指導性強的應用指引,對于提升整體金融業經營管理實力,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二是在應用實施上,要做好頂層設計。包括明確管理會計職能定位,找好驅動抓手,如將管理會計應用模型與資源配置、審批權限、業績評價等管理手段結合起來,監促和引導更多的部門和人員關注管理會計。
三是多渠道引導管理會計人員培養。外部建議從資格、職稱等方面,引導、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提高銀行業管理會計人員軟硬能力。銀行內部,建議建立財務人員激勵機制,提升其參與經營管理的主觀能動性。
四是進一步提升基礎數據質量和標準化程度。全面、準確、精細、完整、權威的信息是管理會計應用和支持決策的基礎,為更好地提高管理會計數據的質量和標準化程度,建議:①進一步明確數據的歸口管理部門,保證相關數據只有一個出口;②加強統計數據的系統化建設,避免臨時、人為的手工調整;③將管理會計所需信息列為前端業務系統必輸項,確保數據的完整性;④建立數據信息的監督和檢查機制,持續提高數據質量;⑤建立管理會計與前端業務的互動機制,即當管理會計需新增業務信息時,可將需求反饋給前端業務系統,前后臺協同聯動,共同提高數據質量,避免前端業務系統無數據,后端分析手工處理的現象。
王曉云系全國會計領軍(后備)人才(企業類)第十期學員
(作者單位:國家開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