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芳
摘 要:固定資產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資產,在企業資產總額中比重較大,日常固定資產的管理涉及新增、改擴建、大修理、報廢調出等經濟業務,目前鐵路基層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普遍比較松散,大量逾齡資產在賬、賬實不符等情況時有發生,本文針對固定資產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探討如何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避免資產流失。
關鍵詞:固定資產管理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090-02
1 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單位價值(含增值稅)在5000元及以上,為鐵路運輸、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有形資產。固定資產一般價值較高,使用周期長,是企業進行日常生產基礎的必要工具,因此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中重要的環節。企業科學管理和正確核算固定資產,有利于促進企業正確評估資產使用狀況,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固定資產管理包含固定資產的新增、改擴建、大修理、報廢、無償劃轉和盤盈盤虧等方面,應做到明確分工、強化使用、賬實相符、核算規范。但由于固定資產管理瑣碎繁雜,具體業務情況多樣,加上過去信息化程度有限,因此在基層站段存在諸如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甚至于隨意變更保管地點、管理不善造成資產流失等情況。
2 基層站段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任何經濟行為只有健全的制度做為保障,才能夠有序可循有章可依,但是現實工作中,部分單位沒有結合本單位實際擬定固定資產管理相關的辦法或者制度,只是根據以往經驗或者約定俗成的習慣進行處理,長此以往,一些問題不斷累積,時間長了更加難以辨別和分析。例如,一直以來洛陽機務段固定資產保管地點、使用部門發生變更,都是使用人或者部門領導商議后即進行調撥,未到財務和資產管理部門辦理固資卡片和技術臺賬變更,一段時間后經辦人員退休或是調轉,導致資產變更情況無處可查,賬卡無法核對。如果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中明確審批和處置程序,有章可依則可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2.2 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人員責任意識不強
隨著近年來經濟形勢的愈加嚴峻,鐵路改革的不斷深入,鐵路局對成本考核越來越嚴格,各基層站段對成本管理已經相當重視,但是固定資產的管理卻處于相對松散的狀態。首先管理部門責任不清,各類別固定資產雖然確定了管理部門,但是并未設置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崗位,很多資產處于兼職代管的狀態,管理人員沒有建立完整的數量和技術資料臺帳,不清楚資產究竟在什么地方、目前的使用狀況,有使用部門提出購買要求時,盲目上報購買計劃,造成企業多余的支出。同時管理部門數量臺賬與財務人員固定資產卡片核對不上,一旦清產核資就手忙腳亂,無法準確清點出來需要報廢的資產。其次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認為是公家的財產,丟一點壞一點不算什么,對自己也沒什么損失。例如,按上級單位要求將食堂移交給其他單位,但是食堂內之前配置的消毒柜等器具應一并移交,可是由于管理部門責任心不強,未將這些小額資產的情況及時與財務等部門溝通,造成這些資產仍在原單位賬上,形成了賬實不符的局面。部分使用人員對資產不愛惜,損壞丟失情況也偶有發生。
2.3 固定資產核算不規范
由于鐵路行業的特殊性,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也有不規范的地方。一是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會計人員在組固入賬時因為對生產實際不了解,即便與資產管理人員溝通,但是對部分資產該歸入哪一個細目中仍然非常迷惑。二是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在發生更新改造支出時應當首先按照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計提折舊,但是實際核算時,并不是這樣執行的,而是待更新改造支出完成后,直接價值調整增加原固定資產的原價。三是會計人員對固定資產程序模塊的應用沒有完全掌握,造成一些不應該出現的錯誤。例如固定資產發生大修理支出應當在固定資產模塊中大修理費用欄內標記出大修理時間及大修理金額以便于日后查詢分析,但是實際情況是業務部門人員送來的發票直接列賬,并未對程序中的固定資產卡片做出處理,造成大修理支出與資產對應不上,待年底需要上報資料時再費時費力查找究竟是哪一個資產發生了修理支出。還有諸如計劃出售資產未轉入“持有待售”等問題也頻頻發生。
2.4 固定資產賬實不符
鐵路企業固定資產普遍存在賬實不符的問題。一是許多逾齡資產早已提足折舊甚至已經辦理報廢手續,但因其性能良好卻仍在使用,導致賬上沒有但是實物有的情況。二是部分資產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毀損或是丟失,但是管理部門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及時辦理報廢手續,導致賬上有但是實物沒有。例如,洛陽機務段固定資產卡片中有已經逾齡三十年之久的資產,這些資產很多已經不存在了,但是仍然在賬,造成卡片數量非常巨大,降低了賬務處理效率。三是資產保管地點使用人等發生了變化,沒有及時與財務和管理部門溝通,使賬上的資產與實物資產無法核對。四是由于會計人員不了解生產實際,因此盲目按照業務經辦人員送來的“固定資產新建、購置記錄”中的名稱入賬,沒有結合實際情況,使應該價值調整的卻形成了一項新的固定資產等情況時有發生,也給賬實核對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3 如何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提高企業運營效益
3.1 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從內部控制上下功夫
完善的制度是規范經濟行為的有效保障,建立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夠對固定資產從購入、日常管理、更新改造到報廢、調轉等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避免客觀及人為原因造成資產損失。首先應制定符合單位實際情況、便于操作、指令清晰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使得經濟行為有章可循,明確管理及使用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其次要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對因管理因素造成的固定資產流失毀損,應追究直接責任人,同時考核主管領導,只有雙管齊下,獎罰并用,才能確保固定資產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3.2 強化固定資產管理意識,重視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
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之后,還應積極宣講推進制度的執行,讓廣大職工意識到單位對固定資產是非常重視的,使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固定資產管理不僅僅是財務部門和資產管理部門幾個人的責任,需要使用部門、計劃部門、車間職工共同努力,才能將之管好用好。首先應當讓廣大職工認識到固定資產的重要性,沒有固定資產的單位運營無法正常進行,固定資產一旦發生毀損,損失金額將非常巨大,因此在日常使用時要愛惜。其次強化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固定資產的新增、后續修理、更新改造、減少要嚴格執行管理制度。最后資產管理部門更需要強化管理意識,避免諸如房屋建筑物移交其他單位,但是室內配備的工具卻還在原單位賬上之類本不該出現的問題。
3.3 各部門加強溝通,避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漏洞
固定資產的管理非常瑣碎,業務種類繁多,涉及多個部門,一個環節不順暢,就會出現無法預料的問題。資產使用部門要經常與計劃部門溝通,對于確實沒有修理價值,并且其他部門也沒有多余的同類資產時才能夠向上提報新增計劃;計劃部門要多與財務部門溝通,項目審批后,預算是否批復、發票如何開具更方便組固、工程完工進度如何等情況財務部門均要及時掌握,并據以列賬付款;資產使用部門要多與管理部門溝通,管理部門要實時掌握資產的使用狀況,對于因生產結構調整或其他原因不需用的固定資產,使用部門要聯系管理部門及時做出調撥或是出售等決議,并報主管領導批準,同時報財務部門調整賬卡。以上種種只是實際工作中的部分實例,具體業務更加繁雜,需要所有部門相互協助、共同努力,完成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
3.4 財務人員提高自身素質,及時深入到生產一線,了解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
財務人員是固定資產管理的核心力量,如果僅僅坐在辦公室里做憑證、建卡片、掛賬付款,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資產購建時,財務人員要及時掌握工程或者設備安裝的完工進度,根據完工進度列賬并付款,固定資產購建完畢可以組固時,財務人員應當參與到資產驗收中,對固定資產外觀、用途、使用地點、保管人有清晰的認識后,才能夠更加合理對資產進行分類,建立固資卡片,在固定資產日常使用中,財務人員要及時掌握資產狀態,及時處理資產變更,對于逾齡資產要積極聯系管理部門查看資產狀態是否符合報廢條件,還應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通過現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總之,現代財務人員已經不能滿足于做記賬先生,必須深入到生產一線,了解資產實際狀況,才能更加合理地反映經濟業務。
參考文獻
[1] 李雪梅.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會學習, 2017(06).
[2] 鄧大飛.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