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野
摘 要:把課堂評價方法引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可促進和激勵學生進步和成長,提高信息技術任課教師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對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管理機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管理機制
當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仍然有很多不足,雖然課堂評價是教育評價的研究熱點,但是理論與實踐還是有一定的距離。課堂評價方法的研究屬于課堂教學管理中的一部分,優秀的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方法的實施,可以促進學校的教學管理。傳統的課堂評價方法,評價方式單一,主要是以考試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評價。評價內容也單一,課本的知識掌握程度作為評價內容。故本文借以提出一種新的課堂評價管理機制,服務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管理。
1 建立課堂評價重視程度導向機制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當前不受任課老師的重視,如何促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實施,如何讓課堂評價益于教學、益于學生,本文認為學校管理層應該制定一些有關課堂評價重視程度導向機制,具體的導向機制如下。
1、學校設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監管小組”。學校領導要把課堂評價納入教學管理體制,組織專門的“課堂評價監管小組,該小組由學校校長、副校長、教導處主任以及優秀學科任課老師組成。完善課堂教學評價的保障制度,把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行政部門和學校的常規工作,制定關于課堂教學評價的相關規定,宣傳先進的評價理念和思想,定期對教師進行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充分營造有利于課堂教學評價的氛圍,讓學校所有的教師都認為學校非常重視課堂評價的實施。
2、制定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實施政策。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評價并獲得良好的效果,學校首先應做出具體的規定,其內容應該包括學校多長時間應該開展一次課堂教學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的權利和義務,如何選拔和培訓課堂評價人員,如何制定課堂評價標準,如何選擇課堂教學評價方法,如何反饋和運用課堂教學評價結果的,這些規定的出臺與制定,從根本上切實保證了課堂教學評價工作的順利實施。
3、學校定期宣講課堂評價理念和思想。課堂評價能否做到科學、有效,并收到良好效果,關鍵取決于評價人員和教師的評價理念和思想是否正確,正確的評價理念能夠有效幫助和引導教師提高教學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同時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獲得知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充分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熱情。故學校定期為老師和學生開設宣講課堂評價理念和思想的講座,促進信息技術老師具有課堂評價實施的熱情,同時也可鼓動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實施課堂評價,讓師生都越來越重視課堂評價。
2 建立教師課堂評價培訓機制
定期向教師進行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目前,大多數小學缺乏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開展課堂教學評價之前,必須對教師進行相關評價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組織教師定期進行課堂評價的培訓活動,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導和引領教師全程參與評價過程。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的重要成員之一,必須掌握基本的評價知識和評價技能,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自己和他人做出合理、客觀、公正的評價,所以,學校必須定期對教師進行評價知識和評價技能的培訓,培訓內容要力爭做到全面、系統和新穎,培訓方式要多種多樣,并努力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實踐機會進行鍛煉,從而保證培訓的良好效果。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培訓機制具體如下。
1、加強領導,注重培訓宣傳。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課堂評價培訓領導小組”,以分管校長為常務組長,負責學校各學科課堂評價培訓組織、管理、服務等項工作。建立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學校培訓積極性的激勵政策,對培訓中涌現優秀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過程中的優秀成果進行及時推廣。
2、建立完善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教師培訓計劃。每個年級的小學信息技術老師每個學期要接受集中培訓2次,每次課堂評價培訓的課時不得少于10個課時。
3、明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教師培訓內容。制定或購買一套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教師培訓教材,該教材的內容應該包括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理念、課堂評價原則、課堂評價形式、課堂評價策略以及課堂評價方法。
4、制定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教師培訓考核評估措施。每位老師每次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培訓時需要簽到,加強培訓考勤機制。在每次培訓結束后,需要進行實踐考核,未合格繼續參加下一次的培訓,直到合格的,才發放本校課堂評價教師合格證。
3 教師課堂評價效果獎勵機制
現在的教育,應以人為本,尊重老師;激勵教師。激勵,在心理學中是指激發人的工作動機和行為的心理過程。它是使個體受到某種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產生和維持一種興奮狀態,而有效地完成工作目標的過程。在學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潛能,是辦好學校的根本。在學校管理中,建立和完善課堂評價激勵機制,可以不斷開發教師的實施課堂評價工作積極性和潛能,創造優異的成績。
1、實行“獎勵、分配制度”激勵對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起著不可低估的促進作用。實行課堂評價工作量津貼制度,按各人的工作量發放工作量津貼,打破“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多干少干不一樣;用實行課堂評價實施次數獎勵制度和實施效果獎勵制度,鼓勵和增強教師“課堂評價意識”。這些制度的實行與“目標管理”、“量化考評”制度掛鉤,互相密切聯系,對促進教工努力工作,積極進取起到有效激勵作用。
2、實行教師的合理“需要”激勵。在管理工作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就能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對于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實施效果明顯的老師學校可以滿足其職稱晉升、精神和物資生活的需要。
3、設定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專項研究經費。學校每年或每個學期劃撥出一定的科研經費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研究的專項經費。有一定的研究經費方可促進年輕的或對課堂評價有很高熱情的老師們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研究。
隨著國家教育部對信息技術課程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也隨著相應的改進。要想信息技術課堂評價方法長期有效的進行,信息技術任課老師必須加強自己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既要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又要做好課堂評價表的設計,使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課堂評價融為一體。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評價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找出每個班學生的共同特點,方便教師進行今后的課堂教學設計。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不僅需要信息技術任課老師積極主動的實施,也需要每個班的班主任支持,更需要學校領導的支持,這樣才能讓課堂評價活動長期有效進行并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衛紅.《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05
[2]尤煥.《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多元性評價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