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緒

(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航空旅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 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是高校黨建的重要內容。本文通過對探索學生黨員教育新途徑必要性的分析,提出通過依托手心課堂、教學課堂、實踐課堂和模范課堂“四個課堂”,通過靈活運用新媒體、將黨員教育融入課堂與文體活動內、樹立黨員模范等措施,杜絕“不切實際”的黨建工程,積極探索基層學生黨建工作的新形式、新載體、新途徑。
關鍵詞: 學生黨員 黨建 創新
高校黨建是整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的基層黨建具有針對性、廣泛性和復雜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基層學生黨建的內容和方式應與時俱進。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意見》,強調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要堅持全覆蓋、常態化、重創新、求實效,黨員的教育不是形式工程,應該堅持學做結合,大膽創新,依托新技術,真正達到黨建常態化。
一、探索學生黨員教育新途徑的必要性
(一)探索學生黨員教育新途徑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黨建平臺和黨建途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從上表可以看出,截至2016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51.7%,尤其是在高校中普及率接近100%,網絡新媒體已對生活、思想和學習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其中有積極可以利用的一面,也有消極帶來負面影響的一面。互聯網信息來源多樣化、傳遞及時化、內容多元化、受眾全面化,改變了青年大學生的教育和黨建環境。高校必須認真分析積極應對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載體,從而提高新形勢下黨建的現代化和信息化。
(二)探索學生黨員教育新途徑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應當是課程的改革。課程的分解與重組,管理制度的變革與調整,特別是應用型教育的推廣,都給高校黨建帶來很多新的特點,也使高校基層黨建面臨一些新的問題。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讓思政課堂變成課堂思政,依托課改創新黨建,已成為黨建發展的新方向。
(三)探索學生黨員教育新途徑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
高校學生黨組織處于校園文化的第一線,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推動者,學生黨員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群體,學生黨員文體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有利于學生黨員的相互團結,提高學生的黨性修養。然而,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黨員人數不斷增加,原有的黨員發展靠學校、考培訓的做法已不適應這種新變化。新形勢下,高校要抓住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活動的機遇,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增強學生黨員的組織歸屬感和向心力,保證各項工作有序發展,保證學生黨員健康成長。
二、“四個課堂”的主要內容
(一)手心課堂
手心課堂是指通過基層網站黨建專欄、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新媒體學習黨員知識的新途徑,將網絡作為黨建關鍵性的宣傳場所。首先是在高校基層主頁內創建《黨建工作》專欄,定期上傳學習資料、視頻,宣傳黨的基本信息、入黨的要求和程序,開展視頻黨課。通過大環境的熏陶,提高大學生的黨性修養。其次是建設黨總支公眾號,成立網上黨支部,由專門的黨員負責運營。內設黨員學習、黨員活動、黨員榜樣等,要求一定范圍內黨員關注,鼓勵支部內黨員定期投稿。另外,可以建立黨總支和支部微信群,定期開展微信會議,傳達相關精神,確保每個黨員連在“線上”不掉隊,還可以讓黨員積極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中,互相學習,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課堂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將學校黨建工作融入日常教學中是黨建行之有效的新途徑。一方面嘗試將黨員教育融入一部分課程教育,如在形體課和禮儀課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黨建元素,編排課堂舞蹈時可選擇《黃河》、《抗戰烽火》等,這些作品氣勢磅礴,充分表現了我黨和人民保衛黃河、保衛祖國的精神,通過舞蹈背景和舞蹈的學習,激發學生的黨性修養和愛國情懷。另一方面將黨的相關方針和研究成果帶入部分課堂,如華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一堂市政課,齊衛平教授講授的其研究成果“歷史為什么選擇了共產黨”吸引了所有聽課學生,把黨建融入課堂、融入科研是黨建發展的新方向。
(三)實踐課堂
實踐課堂的開展包括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和黨的文體活動,首先,組織支部內學生黨員開展“黨員服務敬老院”、“當一天清潔員”、“幫扶一戶困難群眾”等黨員活動,讓高校黨員走出課堂,體驗基層生活的同時,服務百姓,樹立合格黨員的標尺。其次,黨支部組織定期舉行類似“黨在我心中征文、演講比賽”、“黨的紀念日文藝演出”、“黨員座談會”、“主題班會”等活動,通過活動激發黨員參與活動的興趣與熱情,提高黨員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國人民大學堅持在社會實踐中鍛煉學生,通過實踐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四)模范課堂
模范課堂是指以模范的力量帶動黨員的成長,一是老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一對一“結對子”,言傳身教把握入黨質量關,老同志用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在大學生中傳播知識,發揮老黨員的模范作用。二是開展《黨員大講壇》,邀請學校、學院先進教師、黨員校友、高年級優秀黨員擔任講壇嘉賓,以身邊的例子作為學習榜樣,助力青年黨員的成長。
三、“四個課堂”的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制訂項目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情況成立建黨建創新小組,通過集體討論、查閱相關資料制定任務書,明確目標任務、責任主體、工作重點和計劃進度,將工作分解,將具任務落實到小組成員個人,明確每項任務的名稱、任務內容、任務完成時間、具體項目負責人等,召開試點教學課程改革的教師教學研討會。
第二階段:宣傳發動階段。專人建立網站黨建專欄、建立微信公眾號、建立黨員微信群,開展相關課程教師教學研討推進會議,研討制訂“教學思政”的具體方案;制訂黨員活動計劃書和《黨員講壇》活動策劃書,明確黨員集體活動、文體活動的內容、實施時間、參與人員、經費等,明確《黨員講壇》擬邀請的嘉賓、講壇的主題等相關事宜。
第三階段:具體實施階段。專人負責運營黨員相關網站和公眾號,在實踐中完善平臺的板塊設置,從基層學生黨員中收集素材和稿件,及時報道組織內外新聞,上傳學習材料,相關課程教師嘗試探索將黨員教育融合到課程中,開展黨員活動,組織開展黨員文體活動,邀請優秀黨員開展《黨員講壇》活動,并及時搞好自查自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四階段:總結申報項目。全面總結項目實施的實際效果,反饋實際活動情況,收集整理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等資料,探索“教學與黨建將結合”的黨建新模式,形成論文在刊物發表。
四、結語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高度重視我黨的建設特別是黨員發展管理工作,頒布了《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文件在為環境下黨建工作提供指導的同時,對高校黨建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深刻理解文件的新要求,對于高校學生黨員發展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四個課堂是在我國高校教學改革和新媒體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對基層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的一種嘗試,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高校必須站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建的偉大工程的政治高度,以制度為保障,以理念創新為先導,以載體創新為抓手,以內容創新為方向,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黨建新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洪志.新時期高校黨建創新的思路和方法[J].遼寧師專學報,2010(05).
[2]王琪,朱帥.淺談信息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新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22):208-208.
[3]趙旭偉,王名.淺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途徑[J].學理論,2011(10):228-229.
[4]趙靜,翟昭東.淺談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途徑[J].共產黨員:河北,2015(15):40-40.
[5]李瓊.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途徑的探索與實踐——以天津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2017(1):00167-00167.
基金項目:2017年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項目(項目編號:D1711)——依托“四個課堂”拓展基層學生黨員教育新途徑,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