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恒
摘 要:本文針對藝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的現狀及特點,并依據藝術類大學生的專業特殊性及藝術專業的教育特點分析問題、剖析原因,并提出提升藝術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相關措施,以期全面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藝術高校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藝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
1.具有愛國主義精神,但缺乏政治意識
通過調研筆者發現,藝術院校大學生普遍具有愛國主義精神,他們能夠從作品中反映他們觀察到的社會,并通過作品中的觀察與表達體現出他們內心的愛國主義精神。但是藝術教育的專業特殊性使一部分學生受西方觀念影響較多,他們所追求的是表達自我,彰顯自己的才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藝術院校學生中很難產生認同感,他們對于集體意識、大局意識很難產生共鳴。由于藝術院校學生接觸社會較早,所以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實用主義、金錢至上等觀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學生的政治信仰在弱化,更有甚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追求與藝術創作對立起來,認為思政教育會壓抑藝術創作的個性。
2.審美創新能力強,人文素養有待提高
調研發現,大部分藝術院校學生是在大學階段逐漸形成并確立藝術觀念、藝術思想的。藝術院校大學生對于新媒體以及網絡文化接受能力和接受度較高,在他們專業學習和創作中常常能夠得以體現。同時,藝術院校大學生對于藝術的追求以及藝術觀念的表達呈多元化的發展,認同并接受新的藝術事物能力較強,比如對于行為藝術、先鋒藝術等藝術形式更能夠接受。在社會經濟環境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藝術院校大學生來說,同樣需要提高個人綜合素質,提升處理事務的綜合能力,但藝術類大學生普遍在理論文化學習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對專業課程的興趣較大,對人文課程和文史知識類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甚至完全是為了學分才去上課。因此,藝術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尤其是人文素養缺乏的問題比較突出。
3.創業意識較強,存在個人主義傾向
藝術專業學生普遍個性開放,思路靈活,敢于實踐,所以他們往往在大學低年級就會開始創業實踐。很多藝術生從小就獨自離家在外參加藝術培訓班、藝術高考班,相當于提前接觸社會,對于社會的經濟法則了解較早,所以他們的經濟意識會比普通大學學生表現得更強烈。筆者在調研中發現,藝術專業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突出,很少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即使參加了,也是為了獎學金加分或是有償獎勵等原因,功利性較強。藝術專業學生對個人榮譽和集體榮譽的關系存在理解上的一定偏差,集體意識淡薄,服務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也較綜合類院校學生有著較大的差距。
二、藝術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成因剖析
上文分析的藝術院校中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種種表現,并不代表藝術院校的全部學生,在個體的身上也表現出程度差別。同時,藝術專業學生個性差異明顯,思想修養也存在一定差別。總體來說,藝術院校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與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1.缺乏理論知識的積淀
藝術專業學生大多從小就開始進行專業培訓,對基礎學科的學習較為匱乏,而藝術領域由于其本身學科的特殊性,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多,普遍更接受西方的道德觀念,對中國傳統道德美德缺乏了解。藝術專業學生往往觸覺十分敏感,善于捕捉發現社會現實問題,產生疑問,但由于他們在常識、傳統道德、人文素養等理論水平較低,缺乏獨立分析的能力,受負面信息影響,會對一些正面教育的理論產生動搖,政治意識逐漸淡薄。
2.社會現實環境巨大變化的影響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和物質文化水平帶來了極大的提高。在全球化和互聯網時代的沖擊下,藝術領域的外來文化和新興媒體文化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隨著經濟的發展,藝術市場受商業化影響,在藝術市場中原本無價的藝術創作變成了具有明確目標的復制甚至抄襲行為,甚至有部分的文化產業工作者在藝術創作中重利輕義,忽視了藝術的社會責任,這些行為也會對學生的藝術價值觀產生負面的影響。對于大部分將從事藝術相關行業的藝術高校學生來說,藝術價值觀受到負面影響,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
3.教育管理制度薄弱
雖然現在很多藝術院校都將思政、史論、社科類課程列為必修課,但在實際的教學、考核過程中,教學教務部門對于這些課程普遍要求較低,教學照本宣科,考試開卷測試,而且現在藝術專業學生普遍存在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因此學生的思政教育成為了“走過場”“面子工程”,這些現象都造成了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必修課”,只要加強思政、史論、社科等人文相關課程的教育培養,才能切實提高藝術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更應該推行全員育人的模式,尤其是藝術院校,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潛移默化也更為有效。
三、提升藝術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舉措
1.注重工作方法,提高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
傳統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對于藝術類學生顯然已經不適合,所以藝術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依據學生特點,以生為本設計打造。既要符合學生的出生年代特點,關注其思考問題的角度,又要避免說教和命令。如果將道德教育和校園文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影響更大。以活動為載體,把德育工作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一定比簡單機械地說教有用。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要積極參與培訓和學習,提升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利用創新工作方法爭取實效,切實提高藝術高校思政教育質量。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藝術專業學生個性鮮明,表達自我的意愿強烈,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輔導員依據學生特性,利用多種渠道,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讓學生建立主人翁意識,揚長避短,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3.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大學生提升了社會責任感,并進行了自我完善。志愿服務凝聚人、感動人、傳遞真善美的特性,對于大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要把人文傳統教育和全員育人的方針貫穿于藝術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過程
與學生接觸最多的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為直接。藝術院校應推行全員育人的方針,以專業教師為榜樣,利用藝術講壇分享藝術經歷等方式影響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涵養。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境,利用演講、話劇等校園文化活動對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和悠久道德傳統進行弘揚和歌頌。
參考文獻:
[1]張爍.立德樹人是根本[N].人民日報,2012-11-30.
[2]李開沛.試述藝術類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其培養[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2).
(作者單位:天津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