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劉暢
[摘 要] 會計制度的出現與其發展環境密切相關。中國與俄羅斯都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進行轉型的大國。兩個國家在經濟環境和演變過程中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著很大差異。通過比較中俄會計改革歷程和成果,對比分析兩國在關聯方交易與披露以及長期資產減值是否轉回兩個方面的會計準則重大差異,提出吸收俄羅斯在會計準則制定方面的成功經驗,汲取教訓,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國自身特色的會計準則體系。
[關鍵詞] 會計改革;會計準則
[中圖分類號] F230 [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Accounting systems have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hina and Russia are two large countries turning from planned economy into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e two countries have similarities in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wo is also great. The accounting reform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especially the major differences in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erms of related-party transaction and disclosure and impairment of long-term assets. The study proposes that China could learn from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mistakes of Russia in making accounting principle in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accounting standard system conforming to China's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accounting reform, accounting standard, comparative analysis
一、引言
中國和俄羅斯都經歷了從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經濟改革,近年都進行了會計改革,但兩國在改革進程和和改革結果上,在制訂的會計準則和國際準則的趨同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別。
二、會計改革歷程及成果
財政部于1992年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還有13個行業會計制度和10項行業財務制度。中國的會計改革是循序漸進的改革,基于國際會計準則對原有會計制度的保護仍然是采用同步方式,因此構成并存的獨特模式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1997,財政部已發布了具體的會計準則,如企業會計準則-披露關聯方關系和交易事項等16項。小企業的相關會計制度于2005年發布。2006年會計準則出現了歷史性突破,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具體包括1個基本準則和38個具體準則兩個部分。總之我國會計改革始終與經濟體制的改革和法律法規的改革相適應,緊跟其變化的腳步并不斷完善,這種逐步式的過度實施策略符合中國實情,適應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使公眾更容易理解與接受。改革的效果更加的明顯。
1992年,俄羅斯政府制訂的《俄聯邦會計和報告準則》,為俄羅斯此后建立會計準則奠定了基礎。隨后俄羅斯在大中型企業執行或有事項、無形資產、會計政策、企業所得稅核算等20項會計準則。由于俄羅斯沒有考慮外部環境,公眾接受程度和政府能力,匆忙的在短期內進行了激進改革,使會計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和矛盾。但總體上俄羅斯經過改革制訂并實施了的會計準則與市場經濟相符合。
三、中俄會計準則的比較
(一)中俄會計準則體系比較
首先,兩個國家都是由政府制定會計準則,這就決定了會計準則體系法律地位。就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來說,基本的準則是由相關的法規部門負責確定下來的,由財政部長簽訂并頒布的,具體準則和指南都是規范性的文件,財政部門以財會字文件印發。通過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條例的頒布,中國會計準則作為我國法律法規體系的組成部分來發揮作用,強力手段要求企業執行。俄羅斯會計準則屬于法律法規范疇,大部分的會計準則是從俄羅斯的財政部門制訂出來的,在統一發布前要經過政府總理批準,財政部門在會計管理工作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在有關會計核算標準的制訂上,財政部門的主導作用更加凸顯出來。
從內容上看,我國會計準則由1個基本準則和38個具體準則兩部分組成。是中國會計準則制定歷史上的里程碑,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國際性、實踐性和先進性等特點。通過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發布實施新會計準則,對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也有助于提高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我國在國際會計領域內擁有更高的地位,同時對于提高我國的企業管理水平方面也有重大意義,能更加完善公司結構,規范企業會計行為,更好的維護大眾的利益。而俄羅斯現行會計準則體系包含了會計與財務報告準則這一基本準則以及另外21個具體相關會計準則。俄羅斯的這21個具體會計準則具體可以分以下三類:關于信息披露類會計準則、關于資產和負債類會計準則以及有關經營成果核算類會計準則。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相比于俄羅斯來說,還是比較系統全面的:俄羅斯還沒有使用和減值、通貨膨脹、金融工具有關的準則;非財務信息披露質量不高;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當前國際上普遍運用公允價值,我國會計準則與之相同也采用公允價值,但是俄羅斯卻沒有使用公允價值;個別準則的制定不能與企業的具體情況相適應。俄羅斯現在的會計準則和我國90年代早期的情況有點類似,因為受到俄羅斯政治體制、經濟環境和傳統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使得俄羅斯會計在有關財務信息披露的可靠與完整方面不夠完善。而中國會計準則體系正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會計改革的發展更為合理。
(二)中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
目前,中國和俄羅斯會計準則就前進方向和目的而言都在保持著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所以通過比較分析中俄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間的差距,可以看出兩國發展會計準則的速度處于什么水平。中國會計準則在以下幾個方面與國際會計準則有很大的不同:
1.關聯方交易及披露。
屬于國家控制的企業,屬于國際會計準則規定的有關聯方,由此產生的交易視為關聯方交易。但在我國這類企業卻不屬于關聯方,這是因為按照我國國情,我國國有企業處于主導地位,占很大比例,如果按照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我國大多數企業都應是關聯企業。但事實上,這些企業在中國被視為獨立的法人。所以我國會計準則中大幅度的減少了有關于關聯方的范圍。
2.長期資產減值準備是否轉回。
國際會計準則允許對企業計提的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再進行轉回,并且計入當期損益。然而我國在制定新會計準則時,卻要求一些數量金額較大的非流動資產發生減值時,按照資產減值計提減值損失后,不能再予以轉回,這是因為這些資產減值后價值恢復的可能性極小或者根本就不能夠恢復,所以最后決定這些資產在減值后不能轉回。在這一點上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有很大的不同。
俄羅斯會計準則也在逐漸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但是從成長過程和其本身特色的視角來看俄羅斯的會計體系創建時間并不長,并且對此改革的速度又很快,因此,俄羅斯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不能達到完美的融合。俄羅斯會計準則中重大錯誤與會計政策變更、建造合同、收入與費用、租賃、關聯方披露、金融工具、終止運營和無形資產的具體會計準則都與國際會計準則有所差別。還有一些具體準則在國際會計準則中有規定而俄羅斯會計準則中卻沒有,例如:有關外匯匯率的變動、關于職工福利和退休福利的計劃、關于房地產投資與農業、有關惡性通貨膨脹下條件的會計計量等。俄羅斯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只有大約一半的程度上有共通之處。中國會計準則與制度同俄羅斯的會計準則體系一樣,建立的時間都很短,在剛開始建立的時候都曾遇到過困難和挫折,但已逐漸從困難中總結經驗摸索出一條符合基本國情的新道路,逐漸適應中國標準體系。本體系是基于國際會計準則體系,在許多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相一致,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借款費用、債務重組、合并報表、所得稅核算、投資性房地產、存貨和資產處置等方面的會計處理方法,在此基礎上實現一些重大會計處理的理論創新,而且完善了核算方法。
四、俄羅斯會計準則對我國的借鑒和啟示
(一)發揮民間會計機構積極作用
俄羅斯會計仍處于變革中雖然俄羅斯的會計改革已在很短的時間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這種成果主要歸功于政府強制性措施,這種作用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制作程序過程中不能公開信息,缺乏透明度,規章只能強制執行。而且會計準則的制定很難集中智慧,缺乏全面和詳細的規定。雖然中國在政治上也是高度集權的狀態,但是已經逐漸增加了對民間組織的重視程度,而且在今后也會使民間會計機構發揮出積極的作用,讓會計準則不斷的發展,使我國會計準則既能國際保持趨同,同時又能夠符合本國經濟發展的要求。
(二)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質
會計人員對于會計準則的建立和完善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就俄羅斯整體會計人員隊伍來看,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過硬,對于國際會計準則的概念、原則、要求缺乏深入的專業理解。國際會計準則的原則導向需要大量的分析、研究和職業判斷,這就對我國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需要我國會計從業人員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水平。在中國會計行業也是近幾年才得到重視,會計隊伍良莠不齊,需要我國不斷發展會計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不斷提升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我們也應加強對高校會計職業教育的關注,為我國會計工作人員提供高質量的后備軍。此外,在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著重培養會計工作人員的職業品德能力。
(三)采用循序漸進的改革方法
俄羅斯在面對國際會計準則的問題上最終還是決定采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改革方法在充分考慮符合本國國情的前提下與國際會計準則實現趨同,并使其本國會計準則的特色得以繼續保持下去。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也應該有選擇性的吸收。根據國際會計準則,逐步建立和完善,最后形成一套有中國自身特點的會計準則體系。
[參 考 文 獻]
[1]吳丹紅.中國、俄羅斯會計演變之比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8(8):183-184.
[2]吳曉靜.俄羅斯會計國際化改革[J].對外經貿財會,2006(11).
[3]周曉蘇.中俄會計制度比較及其啟示[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1(7):31-34.
[4]徐瀟瀟.中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比較[J].理論月刊,2008,(5):152-154.
[責任編輯:史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