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雪梅
摘 要:本文通過回顧我國產業政策實施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以此來分析我國產業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我國政府是否應該推行產業政策,并根據我國產業政策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政策;有效性;問題;對策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困境即是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問題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以前有競爭力的產業逐漸失去競爭力,而下一個階段有競爭力的產業還在形成或者是尚未形成,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實現產業的升級、技術的創新、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形成新的支撐性產業對于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經濟的持續發展非常關鍵。而推動經濟發展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是否需要產業政策,一直以來都存在較大的分歧和爭議。
一、什么是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而對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進行干預的各種政策的總和。產業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彌補市場缺陷,有效配置資源;保護幼小民族產業的成長,增強適應能力。簡單概括起來就是政府策略性地使用其有限的資源,優先幫助能對經濟持續發展做出最大貢獻的產業。
二、產業政策到底有沒有作用?
失敗案例: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視機,只搞組裝,缺乏核心技術,產生的附加價值低,政府花費數十億美元進口彩電顯像管生產線,結果生產線還沒裝配好,顯像管技術就已經過時了;
成功案例:我國改革開放期間有一項支持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發展的政策。為了發展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政府首先在南方開設了經濟特區,對外國投資企業提供稅收、資金、能源和土地方面的優惠,后來還一度把這樣的政策推廣到內資企業和全國各地。這項政策非常成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我國在全球勞動密集型出口市場上的份額已經達到四分之一。在加入WTO之后,中國很快就變成了全球制造業中心。還有中國的鄰國日本,我們暫且不論日本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日本通產省的政府主導模式在戰后日本經濟崛起過程中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
綜合來看,對于產業政策我們既不可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產業政策問題的提出,最初是跟彌補“市場失靈” 問題有關的。諸如創新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卻無法完全內部化,所以發展新興產業比較難。這樣,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也許可以幫助克服市場失靈。市場能做的,盡量留給市場,政府主要是在市場失靈時來采取一些措施,幫助企業克服一些自身所難于克服的問題,主要起到一個托底和維穩的作用。縱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還遠遠沒有達到西方發達國家那種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市場結構、市場機制還不健全,政府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依然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產業升級這一過程中,產業政策如何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如何才能制定出好的產業政策,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焦點。
三、我國產業政策制定實施面臨的主要問題
政府有選擇地使用其有限的資源,優先幫助能對經濟持續發展做出最大貢獻的產業,而如何選擇存在很大的問題。政府并不能保證能夠充分把握潛在的市場機遇和國際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以至于無法正確選擇并將政府有限資源投入到那些具有最高的經濟回報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也不能保證依靠重點扶持形成的產業能夠經受住形勢變化的檢驗。相反,這種有選擇的扶持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其次,我國產業政策由政府制定實施,但是政府也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有限理性,再加上各級政府、各個企業之間利益取向不一致,必然導致有關信息傳遞的不完全、失真和扭曲。政府很可能掌握不了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所必須的有關信息,再加上我國集體決策中專家學者較少參與,政府官員在制定政策時可能存在決策失誤,因此導致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另外,激勵機制的扭曲也有可能導致產業政策的失敗。在產業政策實施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政府官員績效評定制度,單單以招商引資等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的標準,必然也會導致產業政策的失敗。
四、我國產業政策問題的建議
在促進產業升級過程中,政府更多的應該是充當一個守夜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把市場能做的交給市場,創造一個自由、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政府只應該在市場失靈時采取一些措施來保護那些敢于創新,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和企業家,以及在市場出現問題時及時采取一些措施來糾正這些錯誤。政府應該積極培育產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并通過市場化和多元化的決策機制分散政府的決策風險。所謂的產業政策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傳統形式的補貼、市場準入等等,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規范與健康發展,特別是平衡創新與風險,應該成為產業政策的重要內容。同時,在產業政策的制定上,決策要充分民主化,盡可能多邀請專家學者參加,以減少政府官員在制定產業政策時的決策失誤。
僅僅提出好的產業政策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考慮這些好建議如何能被掌握政治權力的群體自愿采納。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密不可分,在尋求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同時,政治體制也應該做出相應變革。要執行產業政策,首先應該建立新的政府官員績效評定制度,同時是否應該設立評估制度,特別是請第三方機構對每一項產業政策的效果做獨立評估,而決策官員必須對每一次的產業決策承擔相應的責任,以此來推進產業政策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朱少洪,全毅.產業政策有效實施的條件與我國產業政策實踐[J].亞太經濟,2002(4):56-60.
[2]張律律.我國產業政策轉型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2011(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