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衛星:蘇州相城區實驗中學副校長,新生命教育編者之一
新生命教育的課程開發者是怎么想的
——我們和袁衛星校長聊了聊
袁衛星:蘇州相城區實驗中學副校長,新生命教育編者之一

我國的生命教育全面借鑒世界上的先進經驗
記者:生命教育是橫空出世的概念和教育命題吧?
袁衛星:應該是現代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個人也有一個機緣,2003年我班上有一個學生寫了一個遺書,因為家庭問題想自殺,這個孩子學習成績很好,表面上看不出問題。這個事件使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生命教育不是凌空蹈虛的,你面對的都是活生生的一個個生命。
記者:過去我們的教育無能為力?
袁衛星:無論是新教育還是舊教育,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無論是恒溫模式還是什么模式都沒有,首先要保全學生的生命。而且要他不跳樓不自殺,坐在那里還要是陽光的向上積極的狀態。2005年宋慶齡基金會牽頭搞了首屆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高級論壇,這是個閉門會議,請了海內外尤其是香港、臺灣這些專家來講課。內地叫了兩個人,我去參加了。
在此之前,實際上生命教育也有開展,但散落在各個角落,各個環節。有的是禁毒教育,有的是青春期教育,有的是安全教育,有的是心理健康教育。這些都是生命教育,需要有一條線索整合起來。
記者:整合起來了嗎?花了多長時間?
袁衛星:2005年開完會,已經有兩個省市啟動了。2004年底的時候上海市頒布了上海市中小學校生命教育指導綱要,遼寧省頒布了生命教育的類似課程標準。實踐已經十多年了,課程開發沒有10年。朱永新教授非常了不起,2014年到2015年間,構建了新生命教育的體系,從屬于新教育體系的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記者:這個體系憑什么可靠?
袁衛星:生命三個屬性,就是我們說的代表自然人、社會人和精神的長寬高,是構建一切生命的基礎,可以追本溯源,回溯到生命的基本單元開始培養。
記者:他們似乎都只做實事,沒那么多概念。
袁衛星:對,實施的時候是春風化雨,沒有概念。概念是從根本保證,朱教授構建的長寬高系統,這個生命教育完全超越了很多地區,包括美國。美國的教材,拿過來給我們翻譯,我們翻譯不下去, 2010年左右出了第一冊,我們就放棄了。什么原因,因為國情不同,美國的生命教育低到健康,高到幸福,講健康的時候展示抽煙的危害曬黑乎乎的肺,國產香煙沒有印這些的,講幸福的時候又比較不接我們的地氣。
一些國家和地區生命教育主要是宗教思想太濃了,它們的生命教育,首先從宗教教會開始,主要還是以信仰來支撐,佛教的意識比較多。朱教授把各國的長寬高的欠缺,一下子打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