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要權是為了在實際工作中為老百姓實實在在做事,如果不想為群眾辦事還要權,不但貽誤群眾,也會坑害自己。如果群眾得到的實惠多,發展變化大,就說明權力用得好。要堅守用權底線,有了權力不僅要抵御各種誘惑,還要守得住底線,更要隨時準備做出犧牲……”這是2015年12月1日上午,原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蓋如垠,參加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黨支部的“三嚴三實”教育研討會時,以一個黨員身份大談自己的對權力的理解和體會。但蓋如垠沒料到,七天之后的12月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發布消息,他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2017年4月13日,犯受賄罪的蓋如垠,因非法收受他人給予的財物,共計2303萬余元,被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0萬元。
“造城”書記“蓋不倒”
今年64歲的蓋如垠是遼寧省東港市人,有著42年黨齡。17歲時,他成為遼寧省沈陽氣壓機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之后任車間副指導員。4年后,蓋如垠因表現突出,被抽調到共青團遼寧省沈陽市委任干部。之后,蓋如垠的仕途一路攀升,從一名副處級領導,升至副省級領導,在遼寧沈陽、黑龍江大慶市、哈爾濱市主政多年。
2009年8月,蓋如垠任職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期間,他曾力推棚戶區改造,要求用三年的時間把棚戶區基本消滅掉,五年內徹底消滅掉,試圖讓哈爾濱“三年能見亮、五年大變樣”。然而,很多并不屬于棚戶區的房子因為蓋如垠的城建思路,最終拆了或是一度面臨被強拆的危機,甚至包括哈爾濱的一些歷史文化街區。
一時間,風云四起,當地老百姓送蓋如垠一個不雅的稱號“造城書記”,有的老百姓在此期間,紛紛向上級部門舉報蓋如垠在拆遷過程中的非法行為。老百姓還稱他“老蓋”,因為蓋如垠主政哈爾濱后,給當地民眾留下的最深刻記憶就是“總在拆拆建建,到處修橋蓋房子”。
反映問題最多的,是蓋如垠主推的最大保障房工程“民生尚都”,不少居民反映,民生尚都的保障房建筑面積和使用面積相差太大,而且房屋質量差,地板滲漏、墻體裂縫較多,大家強烈要求退房。此外,也有當地居民多次舉報蓋如垠等人侵吞村民失地補償。舉報信稱,蓋如垠、民主鄉書記黃堅等領導強行按每平米38.5元低價將8300畝土地收購,轉手出賣給國家每平米148元,從中謀利。雙方矛盾愈演愈烈,2011年8月8日上午,在村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蓋如垠等人雇傭上千余人,手持砍刀、鐵鍬等兇器,到農田里惡意毀壞青苗。這一行為激怒村民,雙方發生激烈的毆斗,造成兩死一傷。此外,蓋如垠等人在沒有任何法律手續的情況下,將涉及拆遷的兩名村民關押三個月之久。村民們心灰意冷,盡管他們日夜看守著自己的土地,最終土地還是被強占,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市里主政領導的默許、縱容或保護,上千名被雇傭人員即使吃了豹子膽,也不敢打死打傷村民,而村民被關押三個月更是與地方政府的想法有關。
在蓋如垠的盲目拆遷造城大潮下,很多老百姓叫苦連天。徐光亞是哈爾濱市香坊區文景街小區的居民。2009年12月,他貸款買下這個小區里的一套40多平方米的二手房,每月要支付給銀行近800元。不料,徐光亞住了不到兩年,就獲悉這個小區要進行棚戶區改造。文景街小區地處哈爾濱香坊區二環內的繁華地塊,房子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交付使用的,房齡最短的一棟樓于2000年投入使用,2400多戶居民居住在此。
徐光亞和小區居民一起查詢各種資料,想要拿出切實的證據,證明他們的房子不應該“被棚改”。
2011年12月,文景街小區服務中心突然掛出一塊公示板,名為“香坊區文景街地段棚改項目征收方案征求意見及修改情況的說明”。這份說明稱,經過文景街小區80.78%的被征收居民同意,決定正式對該小區進行征收。也就是說,徐光亞等居民的呼聲,不體會民間疾苦的蓋如垠充耳不聞。
至2015年12月蓋如垠倒臺,這片“被棚改”的小區仍是一片廢墟,以及雖未被拆毀,但大部分窗戶已被砸碎,無法再居住的數棟小樓。
這邊拆遷矛盾百出,那邊蓋如垠又造起了一個農副產品貿易市場,大肆宣傳,招商引資,吸引業主前去購買商鋪。蓋如垠多次到市場視察,做出指示,并說“努力讓城鄉居民過上幸福、美好新生活”。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很多業主心動了,分別于2011年、2012年間,將大半生的積蓄、有的甚至借錢投入到該市場購買了商鋪。沒有想到,業主們進入了一個騙局,政府對這個市場的承諾,絲毫沒有兌現,市場運轉十分困難,且市場和廣大業主簽的合同,其實是不正規的轉讓合同。此事不了了之,業主們購買商鋪的錢達到數億元,蓋如垠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強勢書記”的歪理邪說
老百姓給蓋如垠的另一個綽號“蓋不倒”,不僅因為他被多次舉報,仍屹立不倒,還因為其強勢,不近人情的執政作風。有一年,蓋如垠還在大慶任市委書記的時候,他去哈爾濱參加黑龍江省兩會,在會場餐廳聽到有人議論他在大慶推行的建設工程,已被人反映到省里,影響很不好。蓋如垠聽到后,當即扔下飯碗,上前攔住議論的人,怒懟道:“你們懂什么,等工程做完了就沒人敢多嘴了,現在說啥我都不會停工。”場面氣氛尷尬緊張,所幸有旁人出來打圓場,才稍稍緩解。蓋如垠拂袖而去,留給眾人一個強勢的背影。
2009年,在調任哈爾濱市委書記后,蓋如垠并沒有總結反思自己在大慶執政時不當的行為,延續了以往的強勢風格。蓋如垠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要求公務員加班。當地官員回憶,蓋如垠就職不久,即接到群眾頻繁投訴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下、有些單位上班時間找不到負責人等問題。蓋如垠很不滿意,要求公務員實行“5+2”、“白加黑”,所有部門必須保證隨時開工,崗位負責人要隨叫隨到。實行初期,一些部門的行政效率確實有明顯的改善,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誰能受得了連續高強度的工作?蓋如垠上任后還主導了一大批基建和民生工程。為了配合工程進展,蓋如垠將宣傳部門的工作任務量加碼至翻倍,大家經常到后半夜還在加班。
2010年的一次領導干部的會議上,有一名基層干部委婉地向蓋如垠提出基層工作壓力太大,結果,蓋如垠當場將杯子砸在地上,狠狠地瞥了對方一眼,說:“你如果代表你單位提意見,你去走組織程序,如果你代表你個人,我現在就允許你回家抱孩子去。”這名干部臉色發白,低下頭,再也不敢接話了。
強勢的蓋如垠,其實底氣并不足。他最大的“漏氣孔”,就是他的兒子蓋闊。在哈爾濱商場,蓋闊人稱“寶哥”“少爺”,但因經商手段多為虎口奪食,他的人緣不怎么好。蓋闊在哈爾濱經營了一些公司,涉及清雪、道路工程、政府禮品采購、高檔紅酒等領域。此外,蓋闊還參與了哈爾濱北郊一個能源項目。蓋闊掛職于哈爾濱市建委,蓋如垠被帶走后不久,蓋闊也被辦案人員帶走。
兒子路線與太太路線
在蓋如垠手下做官,想要得到升遷,憑的不是真才實學,也不是為老百姓謀了多少福利,而是要找對路子,這個路子基本上只有一條,那就是找蓋如垠的兒子蓋闊。
蓋闊的紅酒公司,地處哈爾濱繁華地段,裝修豪華,夜夜笙歌,燈紅酒綠。尤其是在干部換屆、人事任免前夕,紅酒公司的門檻幾乎都被踏平了。各路人馬各顯身手,比的是財大氣粗,紛紛購買蓋闊的紅酒,一次出手至少幾十萬。
一名在哈爾濱做著一官半職的遼寧東港市蓋如垠老鄉,想進一步升遷,找到蓋如垠走關系,但被婉轉拒絕。經過點撥,他知道要從蓋闊下手,聽說蓋闊看中了城郊一處風景極好的別墅,他一咬牙,花三四百萬買下,轉手“賣”給蓋闊。蓋闊只是象征性付了30多萬元,得到這套心儀的別墅。路子走對了,事半功倍,老鄉的芝麻官終于往上爬了兩級。
除了蓋闊,蓋如垠的妻子徐冰女也參與了蓋如垠的受賄行為。有一次,蓋如垠出差在外,哈爾濱一名建筑老板找到蓋如垠的家。徐冰女熱情接待這個老板,并表示,蓋如垠出差了,有事情等他回來再講。沒想到老板說:“我今天就是來找你的,我們幾個老板的家屬辦了一個太太俱樂部,想邀請你參加,給她們做做指導。”徐冰女覺得比較新鮮,欣然前往。說是太太俱樂部,其實是一處遠郊別墅,這里是想巴結蓋如垠的達官顯貴和企業老板家屬的聚集地,大家的目的一樣,就結成聯盟,走“太太路線”。徐冰女被眾星捧月,禮物收到手軟,大多是金銀首飾,鉆石珠寶,現金都是放在貴重包包里送過來的。徐冰女喜歡打麻將,眾女眷陪同,一天下來,只贏不輸,盆滿缽滿,一二十萬不在話下。
徐冰女對那位引薦的老板說:“你們這個太太俱樂部很有趣,形式也很新,我喜歡,以后可以多搞搞活動,多換些花樣。你們有什么事,對我講好了,或者直接去找老蓋也行的,我保證打好招呼,凡事好商量。他也是個好說話的人。”
其實,蓋如垠通過妻子、兒子等家人受賄,早在2003年任大慶市長和市委書記期間,就如火如荼了。
據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書顯示,蓋如垠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在企業經營、工程承攬、職務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直接或者通過特定關系人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折合人民幣共計2303.6733萬元。蓋如垠收受錢財和違法亂紀的形式多樣,公款宴請,用公款旅游,出入私人會所,不按規定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違規選拔任用干部,縱容、默許其子在其管轄的區域內從事經營活動,其家人接受他人贈送現金等。
(文中蓋如垠為實名,其余皆為化名)
編輯:成韻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