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美卉 葉成換
[提要]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已成為新的交易模式并日益成熟。在大環境的帶動下,連云港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發展也正處于起步階段。本文在對連云港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基礎上,指出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東海大米;解決策略
基金項目:2016年淮海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Z20161164101111006);指導教師:饒曦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4月18日
隨著網絡經濟的崛起,傳統農產品經濟交易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市場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充分的應用。近年來,連云港東海縣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展突飛猛進,2016年成為連云港市唯一一個入選“江蘇省2016年度電子商務十強縣”縣區,東海水晶更是借助電子商務平臺成為城市經濟品牌,奠定了東海成為“文化晶都”的地位。而東海大米作為東海縣的特產之一,其電子商務發展情況較水晶發展則相對緩慢。雖然有部分企業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銷售過大米,但是成效卻并不顯著。積極推進東海大米在電子商務中銷售,不僅有利于提升東海大米的知名度,促進農民增收,更有利于加快東海縣乃至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一、連云港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趨勢
近年來,東海縣政府鼓勵支持當地農業龍頭企業、大型農場、種植戶等依托優質稻米、苗木等農業優勢資源,開展網絡銷售,積極打造“東海大米”等農副產品品牌網站和品牌產品。但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大多數有多年經營經驗的商戶不愿改變傳統的實體經營模式,不愿嘗試網站經營,這就使得政府推行難度變大,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即使某些龍頭企業和大型農場等較大企業已開展線上線下同時銷售東海大米,但整體經營狀況一般,盈利微薄。同時,當前的東海大米電子商務還存在網絡基礎設施薄弱、物流體系不完善以及商家與消費者缺乏對電商平臺充分的認識等問題。因此,在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電商氛圍下,要真正將其落實卻顯得困難重重。目前,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總體發展并不理想。
當地政府對東海農產品電子商務推行力度較大,為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不少有學青年加入到“創客”潮中,為傳統的東海大米銷售方式注入新鮮血液,不斷推動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的落實。所以,未來的東海大米電子商務必將朝著信息化、智能化進一步發展,促進東海農民增產增收,推動新農村建設。
二、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發現東海大米電子商務在網絡信息化基礎設施、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相關消費者以及經營者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而只有對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詳盡的分析,才能推進東海大米電子商務不斷前行,逐漸打開市場。
(一)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落后,網絡基礎設施薄弱。近年來,東海縣電子商務雖然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但關于農產品的網站平臺建設還比較落后,農村互聯網利用率還有一定欠缺,較其他地區發展較緩慢。東海大米電子商務在電商平臺的信息化、集成化管理與計算機應用技術水平方面普遍較低,缺乏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以及維護網站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技術人才。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受當地經濟實力的限制,政府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購置計算機硬件設備,未能充分制定、實施培養及引進相關電商專業人才的政策。
(二)消費習慣難以改變,電商平臺秩序混亂。通過對消費者進行調查發現,只有9%的消費者會選擇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選購大米,而有65%的消費者選擇在超市或者糧油店中購買。消費者不選擇在電商平臺上購買大米,一方面是認為實體店購買更加方便,傳統的消費習慣根深蒂固,難以改變;另一方面是因為在東海大米電商平臺中某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信用大打折扣,導致其他商家受到連鎖反應,使得消費者對網上銷售的大米的質量和售后服務充滿擔憂,難以信任。
(三)未形成規模效應,物流配送成本高。通過調查,發現在東海大米電子商務中并沒有商家擁有自己的物流配送體系,而且東海政府也并沒有專門負責配送農產品的物流體系,商戶經營分散化,彼此之間較少進行合作,各自為政,未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商戶之間的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導致這些商戶在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中處于被動,缺乏議價權,使得物流配送成本比較高,對物流企業的選擇也有局限性。對物流企業而言,東海大米訂單的分散化,導致配送成本增加,因此企業出于利潤考慮,大部分企業不愿意涉足農產品物流配送。
(四)商家知識水平有限,電商經營態度不積極。通過走訪東海各實體店鋪,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有64.2%的商家沒有意愿在電商平臺上銷售,且僅有20%的商家在電商平臺上銷售過東海大米,但由于經營狀況不佳,現已有一部分商家已經不在電商平臺銷售大米了。即使近35.71%的商家有意愿在電商平臺銷售東海大米,但是由于商家對電商平臺的了解比較少,存在電商經營發展成本高的誤解,加之商家計算機技術水平較低,認為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經營風險大,因此很多商家對在電子平臺銷售大米的態度并不積極。這些問題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為經營東海大米的商戶大多是農民,整體文化素質較低,某些觀念也相對滯后,限制了農民接受、消化并大膽嘗試新鮮事物的勇氣;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傳統的線下銷售方式,不愿意做出改變。這就使得東海大米電子商務難以集中實行,缺乏電商發展氛圍,實施效果也并不顯著。
三、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發展建議
由于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不完善、消費者習慣等原因,東海大米在電子商務推廣中還存在很大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以下解決對策:
(一)加強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通過政府推動,整合現有的信息基礎設施資源,構建全面的信息網絡。首先,連云港東海縣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職能,強化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致力于建設一些電商交易基礎設施和服務機構,完善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提高網站水平,形成覆蓋縣、鄉鎮、村的農業信息網絡,為商戶網上銷售東海大米提供充足的硬性條件;其次,在引進技術人才方面,政府應積極招攬外來電商專業人才,讓這些電商人才針對種植戶、糧油店和企業員工進行電商知識普及,并傳授他們網絡知識,為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智力支持。
(二)轉變消費觀念,加大電商平臺監管力度。政府應充分發揮促進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職能,不定期通過電視、網絡等媒介向消費者推送有關線上銷售東海大米的優秀商家,鼓勵、引導消費者轉變傳統的一味實體店購買大米的習慣,嘗試選擇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東海大米等農產品。商家也要在電商平臺中做一定的促銷活動,和適當的產品宣傳,吸引消費者在電子商務平臺上購買大米。
在東海大米電子商務交易中,有13.3%的消費者擔心賣家信用、產品質量及售后服務等問題一直影響著東海大米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因此,針對電商平臺中東海大米質量問題等,一方面政府應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對相關商家誠信經營的管理,對違反規定的不良商家進行一定的警告和處罰。網上交易的用戶需進行身份實名制認證,以此增強交易的真實性,整頓東海大米電商交易秩序,改善東海大米電商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商家要致力于做好電商平臺銷售東海大米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以求更長遠的發展。
(三)整合現有商戶資源,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成本高嚴重阻礙了東海大米電商平臺的發展。為了更好節約人力、物力等資源商家也可以借助東海水晶現有的成熟物流體系,并與當地銷售水晶的商家達成協議進行合作,實現雙贏。政府也應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積極整合現有商戶資源,呼吁東海大米零售商進行合作,訂單集中配送,達到規模效應,并共同與具有實力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長期穩定的合作,在節約物流配送成本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商戶的經營效率。同時,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對促進東海大米電商平臺上交易的物流企業進行支持和幫助,吸引具有成熟的物流企業進行合作。
(四)向商家普及電商知識,激發電商經營熱情。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總結前期某些商家在電商平臺銷售大米失敗的原因,結合經營較好的經驗,對東海大米的種植戶、批發商和經銷商進行統一指導,以完善后期電商平臺銷售東海大米的方法;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形成“一帶一、一帶多”的電商氛圍,帶動東海大米的多渠道銷售,給商戶帶去更多利潤的同時,也讓大家充分認識到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重要性。針對當地商家,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等可舉辦電子商務類的科技宣傳,制定電商人才培養計劃,對有意愿的商戶進行專業的培訓,提升他們在電子商務交易方面的知識水平,激發他們進行東海大米電子商務的熱情。只有讓商家真正投入實踐操作中,更深層次的了解電子商務平臺,才能讓這些人愿意把自己的產品放在電商平臺上銷售。同時,鼓勵當地青年進行電商創業,開辟線上銷售新渠道,一人多店(線上線下)方式,實現與線下連鎖異曲同工之效。
主要參考文獻:
[1]2016年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分析[DB/OL].http://www.askci.com/news/hlw/20160803/16210049897.shtml.
[2]路輝.把握東海大米產業化發展[J].江蘇農村經濟,2016.2.
[3]王松.黑龍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以及策略研究[J].北方經貿,2011.3.
[4]趙光洲.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模式研究[J].現代化農業,2012.12.
[5]王雙進等.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研究[J].江蘇農業科技,2012.40.10.
[6]韓千慧.農產品電子商務應用策略研究[J].文化產業,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