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萍
班級是學校工作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組織。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應該如何管理好班級、教育好學生呢?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與大家分享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溝通,用愛澆灌
每一個班級,都會有一些讓班主任“頭疼”的“特殊”學生。其實,只要了解了他們的成長背景,就不難發現其“特殊”的原因。一方面,他們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導致各方面的習慣不好、性情不好;另一方面,他們缺失關愛,或多或少地受過傷害,出于本能而渴望受到關注。對于這些學生,要心平氣和、加倍關愛,不僅不翻“舊賬”,還要及時抹掉“舊賬”,讓他們時刻感到生活在愛的陽光里,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在處理學生的事情或與家長溝通上,班主任要善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喚起對方的“本善”之心。上學期期末,筆者所在班級的一名學生中午放學后因自己調皮,在樓梯間摔折了左手。筆者和校領導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和救護車過來一起帶孩子上醫院就醫,但家長卻遲遲未出現,之后校領導又跟家長再次通話而無果,筆者十分著急又給家長打電話,但語氣有點急促。家長聽到孩子出事,加上筆者和校領導再三催促,導致他心情很暴躁,既擔心孩子情況,又埋怨學校工作做得不好,還說一定要向學校討個說法......在醫院里,筆者坐在學生身邊,向強勢的家長陳述事情發生后的經過。在學生摔倒時,筆者第一時間把他扶起,查看傷勢,在把他安頓好后立馬與醫院聯系讓派救護車過來,然后聯系家長讓其盡快過來。這些,學生都知道,他低下頭輕聲對筆者說:“老師,您沒錯!對不起,讓您操心了!”后來,筆者當著學生及其家長的面平和地講述了下午在班上所了解到的關于這件事的經過,學生對每個重要環節都表示認可,家長明白事情真相后慢慢釋懷,但心里還是有些不悅。此時,筆者誠懇地對家長說:“是的,出了這樣的事,不但你痛心、著急,我也痛心、著急。因為出事的是你的孩子,同時也是我的學生。你關心你的孩子是出于本能,難道我關心我的學生就不是出于本能嗎?我們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可是由于事情來得太突然,一時間我們都沒有站在雙方的立場上處理這件事……”筆者還沒說完,家長就開始道歉,并與筆者握手表示感謝。
二、尊重學生,平等相處
“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與他們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教師,這樣,孩子才會向教師敞開他的心扉。”這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探索出來的班級管理真諦,也是很多教師窮盡一生的追求。
開學之初,筆者受班上一位學生的邀請,到他家參加他親弟弟的滿月喜宴。也許大家不以為然——不就是去學生家喝喜酒,有什么好說的。可是這是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從上學期他媽媽懷孕之初開始預請,到與家長商量再次邀請……筆者想一個小學生發自內心地邀請一個剛剛接手教他的老師去家里參加喜宴應該是少見的。筆者雖然不善于應酬,但還是爽朗地答應了。記得學生那天真誠地跟筆者說:“老師,我們不但是師徒,我們還是朋友!”他的一番話深深地打動了筆者,其純真與真誠友好之雨露滋潤了筆者的心田,使筆者滿懷激動之情。
上學期,一次偶然的代課——小柏老師外出學習,發現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僅指小柏老師當時上的太極易筋經課),懇請筆者不要調課(因為調課的話小柏老師回來后要補上)。當時筆者感到不對勁,學生天性喜歡玩,應該很喜歡體育課才對。筆者問原因,學生們說:“其實,我們都喜歡上體育課,但是這段時間柏老師教我們太極易筋經,這是老人家的運動,很是乏味,我們都不想學。”“哦,原來這樣。但我覺得不錯呀!上次我還駐足觀看了柏老師上這課差不多半小時呢。”“哦,真的嗎?” “真的。要不這樣,下次你們上這節課,提前來叫上我和你們一起上,怎樣?”“好!”“一言為定!”學生們一下子釋懷了,他們已不再對這一教學內容有過多的抵觸,也許有些學生還十分期待呢,想看看筆者是怎樣“轉化”成一個跟他們平起平坐的“學生”,也看看筆者的臨場表現。
尊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平等相處,會使學生深受感染,產生努力學習的動力。
三、放手管理,培養班干部
班干部是師生之間的橋梁,在班集體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先要選好班干部,并適當地加以培養,使其為班集體服務,為促進良好班風、學風的形成提供保障。
每學年伊始,筆者都會以自我推薦、競選和民主投票的方式選拔班干部,然后輔以集體開會培訓和具體事情及時指導的方法促進班干部成長。筆者把班務事放手交給班干部處理,當他們遇到問題時可由班長組織商討解決,也可以找筆者或相關科任教師商討解決方案。
每學期,班主任都會外出學習或參加各類活動,班級的事情無法時時過問。鑒于此,筆者每次外出學習前都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安排好班干部們帶領全體同學做好班級各項工作,要求值日班干部每天做一個當天班級情況匯報,通過微信等發給筆者,在筆者綜合或對個別事情了解后公開在微信群里,以達到及時提醒、教育或鼓勵的作用。有了班干部的匯報以及班主任及時在群里的反饋,學生可以清楚地知道班主任一直在關注他們,就像跟他們在一起一樣,不會因班主任的外出學習而使班級“雜亂無章”。
四、輔以必要、適當的懲戒
恰當的鼓勵與獎勵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能讓他們身心愉悅、快樂成長。但是,身處一線的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實際情況:剛開始的時候,對學生進行鼓勵和獎勵還能起到很大的激勵作用,但時間長了,有些學生就對此毫無反應,甚至任性地張揚一些壞習慣,不但影響了自己的學習,還開始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甚至影響到他人的健康與安全。在一味地說教與鼓勵起不到教育作用,得不到教育效果的時候,采取必要、適當的懲戒會有利于學生成長。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作為教師有必要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懲罰,而這種懲罰一定要在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身心不受傷害的情況下進行。同時,期待法律在這方面能夠盡快完善。
筆者堅信,所有的名利都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煙消云散。作為一名班主任,不帶任何功利性,只是全心全意地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然后讓他們再傳承給下一代或影響身邊更多的人時,才體現出了班主任的人生價值。這樣的一份虔誠與堅定,也是教育者要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