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 要:“留白”原是美術學里的藝術概念,后又因其獨特的哲理性被廣泛運用至其他領域。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將空間留給學生,強調在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為主,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明白如何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藝術;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2-01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68
現如今所指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留白”主要源自于西方國家的教育心理學的啟發。但是究其本質,筆者認為,還借鑒了我國傳統繪畫中的“留白”概念。傳統山水畫強調的是山水之間虛實相生、似有似無的意境美,向世人表達了至高無上的藝術境界。這種留有空間的藝術手段后來被引用至語文教學的工作當中,成為了一種有利于語文教學的新型教學藝術,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是利好的。
“留白”在各個領域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比如,在文學的創作中巧妙地運用留白,可以為文章的內容增添無限的可能性。教師應該明白,學生收獲的是一種學習的技巧,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而我們傳統的教學,就是將“魚”直接送給學生,卻沒有將“漁”作為一種“求生技能”教給學生。
一、運用留白藝術設計疑問教學
眾多的案例表明,興趣是人類最好的引導因素,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只有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存在一定的興趣,他們才會自覺地去探索學習的奧秘。我原來在教學時,采取的是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因此每節課都會耽誤大量的時間去講課,但收效甚微,學生呈現出的狀態往往是麻木的,在之后,通過多種途徑的學習和與專家學者的交流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教學方式其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留白”最主要的就是給學生留有空間,這可以避免學生對語文的抵觸心理,緩解學習壓力。正因如此,教師應該將這一點深入貫徹在每一課之中。例如,在學習蘇軾的詞《但愿人長久》時,教師就可以將中秋節、月亮等關鍵詞導入課程中去,通過提問,從人文哲學的角度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明白中秋節與月亮之間的聯系。通過一個問題映射出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這才沒有把知識“學死”。從另一方面來說,“留白”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思維,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合理運用閱讀留白教學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留白”的主要目的在于給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在課堂中留下部分空白更有利于學生培養發散性思維,學會學習。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能力的培養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新課標要求,小學生應該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加強自身的閱讀能力。但這里的閱讀指的是個性化閱讀,這種新型的閱讀方式是有別于傳統閱讀的。傳統閱讀指的是學生的閱讀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建立的,遵循的是教師的意愿及思維來進行閱讀,這使學生的學習很被動,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厭倦感的產生。但是個性化閱讀就可以彌補這一弊端。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這里更多強調的是學生自己不依靠教師而進行的學習,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地閱讀文章來鉆研文本知識,以此來獲得對文章的感悟與思考。
我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留白,讓學生去思考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表面的檢查或者是考試。例如,在教授古詩《望洞庭湖》的時候,我就利用投影的展示提供了多張洞庭湖照片,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思維融入課本中去,進而真正去了解、探索文本想要表達的東西。同時,我還組織學生在課程結束之時,暢言心得,并及時提出疑問,其他同學與教師一同為提問者解決問題。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性,這對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極有好處的,因此,自主學習需要教師的“留白”。
三、運用留白策略聯系生活情境
教師需要花心思設計一些適合學生的問題,并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合理地運用“留白”并為學生設計文章疑問,讓學生感受文章深層次的寓意,引導每一名學生成為探索者,而不是拘于教學大綱,限于語文考試的教學課堂。語文學科擁有廣闊的學習、閱讀與想象空間。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情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拓展學生的思考范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留白策略,增強學生對于文章的感觸,使其不僅僅學會如何做閱讀題目的技巧,不僅關注文字,更注重文章所表達出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了解課文所表達的深層含義,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這里可以看出,留白教學策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思考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活動,不斷探索課堂留白教學策略,以此來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運用留白藝術實現學生分層化閱讀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都知道學生不是機器,是一個個有生命的、鮮活的個體。因此,不能要求學生都是整齊劃一的,這有悖于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存在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育事實。由于學生基礎知識、家庭背景、生活閱讀以及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因此,不可能同時同步地完成閱讀教學要求。語文新課改倡導個性化閱讀,提出閱讀的本質就是學生、教師以及文本靈魂觸碰的過程。這正是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運用留白藝術,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進文本的交流中來,用心與作者進行互動,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留白”這一藝術手段是否能順利實施,最主要是取決于教育的主體與主導體這兩方面,現代化的語文教學,講究的是“技巧”,所謂留白就是多給學生空間,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潛心研讀課文中的詞語句段。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將原來講課的大部分時間節省出來為學生策劃各種各樣不同的活動,使寓教于樂真正運用在教學中,不再成為一句空口號。
參考文獻:
[1] 張瑞菊.小學語文教學中留白藝術的運用[J].學周刊,2016(13):130-131.
[2] 陳美娟,孟惠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留白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3(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