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項目管理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也契合高職院校學生活動的規律,在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是學生活動開展形式上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團學工作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完善學生活動的制度建設。在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主要包含項目申報、項目審批、項目實施、驗收結項等四個階段。
[關 鍵 詞] 項目管理;高職院校;學生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38-02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一線人才為目標,且高職院校大學生在心理、行為上也與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有著明顯的區別,他們的專業意識和操作能力更強,這些都對高職院校的學生活動的質量和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引入項目管理的理念,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策劃、組織學生活動,提升學生活動的效能,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項目管理的涵義
“項目”一詞并沒有嚴格的定義,一般可以將項目理解為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具體的預算范圍之內,由一個團隊負責實施,為達到特定的目標而從事的一次性工作,由此可見,項目具有唯一性、一次性、目標性和不確定性等特征[1]。
美國項目管理協會指出,項目管理是指在一個項目的實施之中,項目負責人遵循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充分發揮可用資源的效能,系統地運用各種理論、技能、工具和方法,科學管理項目的所有環節,從決策到實施,全方位、全覆蓋地對項目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總結評價,以達到項目所要求的目標。項目管理的過程一般包括開始、計劃、執行、控制和結束等五個過程。
二、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的核心思想和直接體現
有別于工廠、車間生產的有形產品,高職院校學生活動的“產品”是無形的,可以概括為文化思想的傳播、能力素質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引入起源于企業的項目管理,改善高職院校學生活動組織開展的形式,提升學生組織的運行效能,優化學生活動中的分工合作,提高學生活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建立科學的評價學生活動效果和大學生能力的考核體系。
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的直接體現就是要跳出當前“由上而下”、行政色彩濃的模式,將每一個具體的學生活動理解成一個項目,精心挑選項目負責人,組建項目團隊,共同完成任務,采用“籬笆墻”的模式來管理學生活動[2]。對于高職院校的學工人員而言,只需要劃定“籬笆墻”的位置和大小,選擇完成任務的人員,考核任務完成的情況,不需要直接參與任務的每個步驟和細節,給每位大學生平等的機會,讓他們接受更大的挑戰,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活動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
三、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的可行性
(一)項目管理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但對新事物比較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對待舊事物不能保證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由于項目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每一個項目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事物,能保證學生活動的新鮮度、激發大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對學生活動表現出極大的參與愿望,項目管理能回避學生干部的身份要求,根據活動的實際需要選擇項目負責人,從而滿足大學生平等的鍛煉機會,有效提高學生活動的實施效果。
(二)項目管理契合高職院校學生活動的特點
首先,由于高職教育的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活動一般與專業結合較為緊密,希望通過第二課堂的專業訓練與課堂教學形成合力,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這樣的活動通常具有一定的規范和程序,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操作性,道德熏陶和思想引領的要求不高,適合于劃分成一個個項目來實施。其次,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比較活躍,特別是專業社團在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作為一個組織,社團整體性強、規范性高、團隊配合默契,天生適合成為一個項目負責人,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去完成項目。最后,高職院校學生活動普遍受限于場地、設施和資金等因素,缺乏充足的條件保障,實施項目管理有利于站在全局的高度,通過整合全校、二級學院的資源,運用各種技術手段,提高有限資源的利用效率[3],協調各個項目之間的利益沖突,避免學生活動之間的矛盾和重復浪費,使項目得到最佳的實施。
四、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團學工作的水平
高職院校團學工作主要包括常規性工作和創新性工作,團學工作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才能引領青年大學生,所以創新性工作占據了團學工作的絕大部分,而且時代的發展又不斷賦予常規性工作以新的內容和更高的要求,團學工作中的許多內容都具備了項目的特征,可以被看做一個個項目,項目管理所強調的科學管理、系統管理、目標管理、柔性管理和授權管理等方式,能較好地保證團學工作中分工明確、協調到位、職責明晰、資源合理利用,提高團學活動的針對性,減少“快餐式”活動,打造品牌活動和系列活動。
(二)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社會期望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配合意識,所以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活動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項目管理能有效提升學生活動的整體性和創造性,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將“精英”參加的活動變成全員參與的項目;項目管理也鼓勵大學生自主策劃、開展活動,不拘泥于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創新的精神;還可以在班級、團支部等基層組織推行項目管理[4],給每一位大學生獨當一面的機會,促進大學生潛能的發揮和能力的增長。
(三)有利于完善學生活動的制度建設
無論是作為項目管理的參與者還是負責人,大學生都希望能夠從中受益,這就需要制度來保障項目管理的正常運行。缺乏科學的考核制度,必然會影響大學生參與項目管理的積極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學的項目管理激勵制度,成立專門的項目評審委員會,定期對項目進行評優表彰,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要將大學生參與項目管理的情況納入大學生綜合測評體系中,鼓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建設,使學生活動由“人治”向制度管理轉變,實現制度建設的良性循環。
五、高職院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管理的實施步驟
(一)項目申報階段
以二級學院(系)為例,項目來源主要包含兩種類型:(1)學院應明確一個時間段內學生活動的主題,根據主題下發指導性項目主題、項目申報指南,制定統一格式的項目申報書,大學生在此框架范圍內,結合自身的特長和創新點進行項目申報。(2)學院深入學生群體,采取調研、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聽取學生的心聲,充分尊重大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大學生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自身發展的規律,“由下而上”地自主申報項目。
學院要對申報項目的大學生進行摸底,指導他們填寫項目申報書,讓項目申報貼近主題,充分體現項目組成員的優勢,提高項目申報的水平和成功率,挖掘能勝任工作的最佳團隊,同時減少下一個階段的工作量。
(二)項目審批階段
學院應成立項目管理工作小組,除了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擔任成員,還應組建一支由學生干部和普通同學構成的候選小組成員隊伍,根據時間、項目類型等要素的變化,選擇一定比例的候選人充實到項目管理工作小組中,保證項目審批的科學和公正。
項目管理工作小組應從項目立意、可行性、可操作性、項目團隊的綜合能力、預期效果和預算的合理性等指標對項目進行審核,盡可能地量化指標,建立科學的審批程序。對重點活動的立項和重點團隊的審批,應結合現場答辯的手段,充分了解團隊的準備情況,以便做出最佳判斷。
項目管理工作小組應及時對審批通過的項目進行公示,聽取全院師生的意見,接受全院師生的監督,待公示通過后,要和項目團隊簽訂協議并下發立項文件,提高規范性。
(三)項目實施階段
項目正式實施之前,從項目建設要求、資金使用規范、公文寫作等方面對立項團隊進行一定的培訓,可以邀請優秀的項目負責人和項目團隊進行交流,傳授操作經驗。同時,學院應積極協調團隊申請的安排更加合適的指導老師,并撥付一定比例的資金作為項目的啟動經費。
項目管理工作小組要及時跟進項目的實施,緊緊圍繞目標管理,在不干擾項目正常建設的前提之下,監督項目的運行情況,并提供必要的咨詢和服務,隨時糾正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按照管理規定對項目負責人或項目團隊做出及時的處理。
對重點項目和重點團隊,嚴格履行項目中期檢查制度,可以結合現場匯報的形式,重點檢查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和經費使用的規范性,對因主觀原因造成無實質性進展或出現重大問題的項目和團隊,應撤銷項目立項,及時收回資助的資金。
(四)驗收結項階段
這個階段體現了項目管理與傳統學生活動管理的重要區別,是項目管理科學性的直接體現。傳統的學生活動中無法對活動成效做出系統的評價,但在項目管理之下,項目團隊要對項目的實施進行全面的回顧,總結經驗和得失,同時提交能夠展示項目建設成果的圖片、視頻、新媒體素材和宣傳報道等材料,項目管理工作小組要根據以上材料召開項目評估會,結合項目立項時的預期成果,客觀評價項目的實際成果,對項目能否通過驗收做出評價,并給出反饋意見。
學院應根據項目管理工作小組的評估意見,評選出優秀項目和團隊,并給予宣傳和表彰,同時進行經驗總結,對成功的做法和優秀的創意、設計進行備案,使之成為同類型學生活動開展的“教科書”。
參考文獻:
[1]謝永良,鄭樓英.基于項目管理的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實踐和啟示:以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4(2).
[2]林俊豐,閆杜娟,陳旭翰.在高校學生活動中運用項目制的影響因素[J].現代大學教育,2011(1).
[3]穆闖錄,胡穎.高校學生活動項目化管理淺析[J].大學教育,2015(3).
[4]胡志峰.高校團學活動項目化管理的啟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