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偉
(吉林省長白山職業教育中心,吉林 長白山 134504)
[摘 要]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開發理性、走向光明的引路人。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蠟燭”“春蠶”,意在表達教育這一職業的無私和偉大。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師育人,不但涉獵新的知識,不斷開拓新的思路,努力完善自身形象,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學生。就如何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談一些看法。
[關 鍵 詞] 奉獻;敬業;愛生;精業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60-01
一、奉獻
陶行知先生曾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來表達我們獻身教育的決心。我們要樹立終身為教育事業服務的思想,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努力做到服務于學生,獻身教育事業,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獻給教育事業。正確對待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正確對待個人的得與失,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在個人品格上應該是無私、正直、善良、誠實,以高尚的人格去影響、感化學生。
二、敬業
梁啟超曾說過“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業”。對教師而言,就必須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崇高的敬業精神,能深刻理解自身所肩負的使命,不為名利,甘于平凡,盡自己應盡的教育義務,奉獻自己的一切力量,自強自愛,把所有精神都投入本職工作中,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去贏得學生對你的尊重和信任,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接受你對他的教育。
三、愛生
愛是相互的,教師給予學生的愛越多,學生就會越尊重你,敬你。教育者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可以將自己的教育事業進行到底。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發自內心的,自覺的,要有原則的愛,而不是溺愛。熱愛學生同時也表現為尊重信任學生。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會獲得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看到自身價值,就會煥發出巨大的學習積極性。反過來,學生會給教師情感回報,尊敬教師,再產生情感遷移,由愛教師而愛及他所任教的學科。
四、精業
俗話說,要給別人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而且要掌握新興學科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構成淵博的知識結構。這樣教師胸中有丘壑,教課游刃有余,才能靈活機動地授課,使學生輕松地學到知識,同時也能贏得學生的敬愛。
教師肩負著的是“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教師既是知識傳授的使者,又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還應掌握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等相關知識。
知識的掌握,靠的是教師自身的努力。教師應在繼續教育中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調節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憑借自己淵博的知識贏來學生的尊敬。
五、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育教學能力是指教師有效地傳授知識技能,發展學生能力的能力,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紐帶。教師的教育能力包括很多,如,教材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能力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表現出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這樣就可以充分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應根據工作需要和自身的具體情況,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的各種教育教學能力,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結構,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靠自己精湛的教學能力,贏得學生的尊重。
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做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結合
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具有時代的風范。教師自身首先要懂得美、欣賞美。既要行為美又要心靈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自身的穿衣打扮、行為舉止去展現自己的個性,感染、吸引學生;另一方面還有通過自身的內在美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對你產生敬佩,這樣學生也就會熱愛你所任教的學科。
七、教師應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
教師要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要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和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犧牲精神。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教師熱愛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護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回報教師。
教師要為人師表。學生是教師品質最嚴格的評論家。作為教師,要嚴于律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做到為人師表,這樣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愛戴、尊敬、效仿的楷模,真正做到言傳身教,使自己的行為思想更加高尚美好。
總之,教師的職業是一種塑造學生靈魂的特殊職業,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它不僅是一種強有力的教育因素,更可以成為教師“教書育人”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樹民.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0.
[2]徐建.教師職業道德的學理構造和培育途徑研究[D].蘇州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