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蕾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泰州機電分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摘 要]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信息化出現了新常態——智慧校園。智慧校園的建設給學校師生教學、學習、科研與管理帶來了極大便利性。對智慧校園現階段建設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 鍵 詞] 智慧校園;建設;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05-01
目前,我國的一些學校正處于智慧校園的建設階段或規劃立項中。但由于每個學校對智慧校園的認知與需求具有差異性,而且建設的內容牽涉范圍廣、部門多,為此智慧校園建設的周期比較漫長。雖然每個學校建設的側重點不同,但基本都涵蓋了綜合信息平臺、校園網絡環境、物聯網技術等方面的內容。例如,某校將智慧校園建設作為“十二五”信息化重點工程,并在現有學校教育信息系統與校園網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校園移動網,實現對校園內教學樓、教室、圖書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與處理,為所有師生提供個性化與智能化的信息管理與服務。為此,從總體上來看我國現階段的智慧校園建設,主要側重的是對校園環境的建設,雖然具備了先進的建設理念與超前意識,但仍然處于探索的起步階段,在建設內容與應用上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與深入。
一、智慧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智慧校園的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僅僅改變了教育的外在表現形式,對于教育并未發生最根本的變革,且仍處于建設的初級階段,為此,在其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首先,在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中缺乏科學、完整的理論指導,注重對管理與技術的設計,而忽視了廣大師生的體驗感受;其次,對智慧校園的涵義與本質認識不夠全面與準確,導致在對智慧校園進行建設時,建設理論與建設方式上出現了嚴重偏差,沒有突破數字化校園的束縛,實現校園信息化的根本轉變;最后,智慧校園的建設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尚未緊密的切合,大部分情況下僅僅只是提供了簡單的信息資源查詢功能與交互式的信息平臺,沒有將信息化資源真正的轉化為實際應用。
二、智慧校園建設的解決對策
(一)加強智慧校園理論研究
由于智慧校園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為了促使智慧校園建設能夠順利實施,需要加強對智慧校園設計與建設的理論進行研究,建設科學的、整體的智慧校園理論體系,有效指導智慧校園的建設工作,為優化教育教學與提高教學效益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與保障。
(二)成立智慧教育教學專題小組
對于智慧校園建設與教育教學的理論研究工作,需要專業的信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教育工作者等共同參與,為此,這就需要學校選擇一些具備較強信息技術專業知識與教育教學背景的人員,成立智慧教育教學的專題小組,主要負責對先進的信息技術研究、校園數據資源的處理與整合、物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有效融合等方面進行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方向與思路,使其符合本校的實際發展需求。
(三)突出以校園師生為本的思想
現階段的智慧校園建設更多關注的是對校園環境的建設,而忽視了廣大師生的體驗感受與教育教學的智慧化,這嚴重制約了智慧校園的建設。為此,在對智慧校園建設理論研究過程中,應該將校園師生的體驗與教育教學智慧化作為研究的重點,樹立以人為本的建設思想,將師生的切身體驗作為衡量智慧校園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價指標,以滿足師生的實際需求為建設的重要前提,將先進的信息技術融入學校的教育實踐中去,實現智能化與科學化的教育教學體系。
(四)加強智慧校園建設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基礎上的智慧校園建設,為了避免在日后使用過程中出現安全隱患或系統的崩潰,應該加強數據信息、基礎設施、系統運行等方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智慧校園的建設主要涉及了網絡技術、傳感器以及射頻技術等,為此,選擇比較穩定可靠的技術來構建整個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智慧校園的建設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教職員工的教學科研形式,為師生構建了更為人性化、個性化與智能化的校園環境。雖然目前智慧校園的建設已經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包括如何建立完整的智慧校園建設理論體系、加速學校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的融合、全面實現教育教學智能化等,為此應該深入對信息化技術與智慧校園建設理論進行研究,尋找科學且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實現智慧校園建設健康穩定發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路琳.智慧校園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5(39).
[2]翟文彬,譚晶晶.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思路[J].華章,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