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曦 齊垚
(西安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3)
[摘 要] 在我國現行的大學生教育方案中,實踐教學是學校開展第一課堂之外的一個新的延伸,因此也在學生的教育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故被稱為“第二課堂”。近年來,我國各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實踐教學。在社會實踐中,第二課堂在提高學生素質,加深并且完善學生的職業和社會理想,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同時,也可以發展其綜合素質。
[關 鍵 詞] 第二課堂;社會實踐;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55-01
一、我國高校第二課堂開展現狀
(一)高校第二課堂開展的意義
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活動總體來說是學生主要接受教育教學的第一課堂之外的補充性課程。其目的在于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水平,完善當代大學生的基本素質。第二課堂是以海量的信息資源和空間動態為基礎的開放性活動,所以我國當代高校很重視其發展。大學生在大學里所學的專業課程綜合性較強,同時呈現范圍廣的特性,但是當前我國的高校教育因學時的不足普遍表現出實踐活動教學較少,理論知識教授占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這樣脫離學生實踐活動的教學效率是很低的,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也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夠深刻地理解記憶。所以大學生常呈現出“階段性記憶”的特點,即在這一時期的學習中就把上一時期的知識幾乎全部忘卻了,教學效果事倍功半。所以,高校開展第二課堂的社會實踐教學極其重要,且發展實踐教學應當具備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特點,全面且有針對性地提高大學生實踐操作的水平以及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高校第二課堂的多種形式
發揮相應的第二課堂實踐教學,要有相應的教學載體。所謂實踐教學,即是指在大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實踐教學為思想來指導實踐性教育的教學方式。在當代大學中,大學生所參加的活動、項目以及社團是超乎人們意料的。高校的實踐性教學囊括著學科競賽、科研發現、技能提升以及文體活動等具體內容。而人們常說的“實踐教學”則不在其行列之中。實踐教學因其教學性更強應該歸屬于第一課堂的教學內容。這些實踐性教學的內容都有著其自身獨特的特點,如學科競賽以及科研發現側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水平;技能提升則側重于培養并完善學生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由此可見,高校第二課堂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開展。
(三)當前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開展效果
在我國,傳統的思想認為第一課堂是遠比第二課堂要重要的,所以不會將第二課堂的推廣與應用作為教學重點,這讓許多學生認為第二課堂就是一些“耽誤學習”的娛樂與休閑活動,也不需要投入精力去學習,更不必說收獲到什么知識。據調查顯示,在參與過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學生中,將近90%在大學中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以及文體活動,這些活動因其豐富多元性吸引了許多學生參與,但是所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干部以及學科成績頂尖的學生,導致大多數學生還是無法接受到優質的鍛煉。
二、以大學生社會實踐為主體的第二課堂的構建
(一)大學第二課堂存在的問題
當前時代雖然開展第二課堂有著許多優點,各地也紛紛重視對于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但是這樣的發展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以下兩點較具代表性。
1.專業知識結合性差
雖說高校愈發重視對于學生社會實踐的活動開展,但是大多數的實踐活動呈現出片面性、非專業性等特點,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往往與實踐活動沒有關聯,過多地開展一些慰問孤寡老人、體力志愿者等活動,學生的主觀感性意識是增強了,但專業技能沒有絲毫提升。
2.長效機制不健全
有些學校在教學實踐基地成立之初開展很多活動,收到的反響也很好,但是不能夠堅持下去,在一陣子過去之后就不能繼續開展精品活動,雖然曾經有過較好的基礎,但由于對一些問題的持續調查研究較為缺乏,社會實踐所帶來的真正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二)實現并發展第二課堂載體
針對上述所提到的問題,要實現并且發展第二課堂,首先要發展其課堂載體。具體要從內容規范化、形式多樣化以及基地建設長期化這三方面來努力,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專業特性,以其主觀能動性為核心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一些暑期常開展的活動,高校也應當注重對于學生日常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將第二課堂也納入學生的培養計劃中,并給予相應的學分,從制度保證第二課堂的發展與運作。
參考文獻:
[1]張慶,周青.以大學生社會實踐為主體開展高校第二課堂的研究[J].教師,2011(17):60-61.
[2]李蔚然.基于突發事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
[3]毛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當代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李晨曦(1989—),男,漢族,碩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學思想政治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