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花 吳東超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江陰 214400)
[摘 要] 介紹了隱形教育以及它與職業行為的關系,重點分析了職業行為優化的隱形教育體系的特點。并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提出了基于職業行為優化的隱形教育塑造的詳細方案。
[關 鍵 詞] 職業行為;隱形教育;優化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054-01
一、前言
基于職業行為優化的隱性教育體系的塑造,是根據現代大學生的特點,結合高職學院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如何正確定位,思考學生管理工作如何結合常規,如何圍繞教育教學,如何緊密聯系教研室,創建出具有長效性,具備操作性,有成效的職業行為優化體系。
二、職業行為優化體系的理論基礎
(一)何為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性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它實現了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滲透教育過程于休閑逸致間,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價值、道德、態度、情感等產生影響。隱性教育的教育主體體現為“宏觀性主導”,或者說隱性教育的“操作者”是“宏觀性主導”。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屬于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兩者范疇對應、作用互補。
(二)職業行為與隱性教育的關系
職業行為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體現,通過在學習、5S常規、社團等多方面著手的規范,把隱性的教育行為體現深入到日常素養之上,達到教育在教學中的嵌入,達到教學中教育的滲透。
(三)隱性教育的培養重點
1.靈活性教育
通過途徑:職業環境、全員教育、課堂課外。職業環境的布置熏陶著學生的人文環境、全員教育,覆蓋著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習慣,抓住課堂內外,內外一起抓,約束內化為個人素養。
2.科學性教育
通過途徑:自我認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導和指導)。讓學生通過環境等外在促進,對自我加強認知,然后學會自我剖析,分析自己,外部注重教師教育與引導,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管理。
3.實效性教育
通過途徑:建設實訓基地、專業以賽代練、品牌成果展示。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學生參與建設,了解加強專業印象,在平時的課堂中,加強項目小組強化,課堂作業以賽代練,注重成果展示,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可度,提升該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度,達到教育教學管理實效。
三、基于職業行為優化的隱性教育體系塑造方案
(一)職業行為優化隱性教育體系的基本目標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忍耐心、責任心。自信心是學生風采展示的基礎動力,學會接受忍耐,對專業學習的堅持力,對工作認真的責任心,成為誠信有責任擔當的青年。
基于職業行為優化的隱性教育體系塑造,旨在打造五大合力:行政領導團隊的合力,德育與教學的合力,專業社團與教師工作室的合力,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合力,專業環境與文化的合力。積極調動擴大教師的專業影響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行為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品德好、專業好、技能好、素養高的四輪驅動,實現環境育人,文化育人,全員育人的新局面。
(二)職業行為優化隱性教育體系的實施角度
1.熏陶和悅人
教學環境、教學環節設計、教室布置、實訓場所等人文環境的布置,深入內化職業氛圍。通過對外在環境的布置,進行專業應用展示、專業工具展示、專業成果展示、畢業生風采展示,營造出職業氛圍,讓學生可以盡快了解專業,更快融入專業的學習中。
2.規范和約束
職業規范、教室使用規范、實訓基地使用規范、教學規范、宿舍規范等的建立,督促并實施。在教室與實訓場所,把使用的規范進行羅列展示,在宿舍區羅列宿舍管理規范,在顯眼處羅列設施設備使用步驟,全方位督促與管理學生行為。
(三)職業行為優化隱性教育體系的實施內容
1.環境育人
從5S入手,教育與教學結合,規范教師上課的手機收集,教室課堂維護要求,從課堂教學到教室保潔,采用任課教師負責制。勤工崗,大掃除,教學區域日常保潔,責任到人,監督核查到位,輔導員班主任緊密配合,使學生養成整潔的好習慣。
從宣傳入手,網站、展示牌視頻PPT、微博,分層分塊,統一格式,完善規范,展現學生學習、社團、活動多方面的風采。利用好文化墻,把優秀畢業生風采,骨干教師風采,主要大事記活動精彩呈現,營造一個專業人文結合的氛圍,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向上的精神熏陶。
(二)文化育人
從學生活動入手,把專業課堂拓展到學生活動中,利用好專業教師的課堂,在教學課堂的知識中組織趣味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育活動與教學結合起來。
從學生社團入手,利用好教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室要求帶4~5位頂層學生參與教師項目,4~5位頂層學生作為學生專業社團負責人,帶領同學實戰參與教師工作室的項目,形成合力,激發專業社團的魅力。
四、職業行為優化隱性教育體系實施的保障機制
基于職業行為優化的隱性教育體系塑造,行政領導的一致意見與協調,教研室主任的專業配合和引導,專任教師的具體實施與配合,輔導員與班主任的不斷努力和組織,是職業行為優化隱性教育體系形成的重要保障。
五、結束語
基于職業行為優化的隱性教育體系的成功塑造,從內化到外部呈現,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培養過程。在培養中,內化到細節,外化到成為一個專業形象代言人,系統性地從學生自身以及教師課堂內外去打造,讓學生適應專業需求,符合社會需求,是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碧云.技校生職業素養調查研究:以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威力[D].蘭州大學,2014.
[2]戰祥樂.德國職業教學計劃特點及其啟示[J].職業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