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建剛 張永賓 厲成龍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日照 276826)
[摘 要] 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設計類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入手,搭建現代學徒制教學平臺——以專業教師創立的工作室為基礎的文化創意中心,經過幾年的探索,總結出“分類教學、項目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關 鍵 詞]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文化創意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3-0176-02
現代學徒制是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徑。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研究,目前已形成了教育部、教育廳、學校三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體系。學院創意設計類專業依托教師工作室,以日照市文化創意中心為依托,開展“分類教學、項目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2016年,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成功申報為山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
一、搭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平臺
要實現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必須依靠校企合作,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各自優勢,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搭建校企合作的育人平臺是必要的硬件。
(一)校師共建工作室,打造教學項目平臺
現代學徒制改革初期沒有工作室,缺少職業氛圍,難以攬到真實項目用于教學。經過多次討論,2010年,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創意設計類7個專業,通過學院和工作室負責人共同出資的方式逐步建設完成賽森空間設計、設繪平面設計、三生石景觀設計、道耕視覺形象設計、卓越影像、純色服裝設計、日照夢工廠數字藝術等7個專業工作室。經過多年努力,持續引進企業,繼續擴充工作室內涵,目前,學院教師工作室數量達到15個。
依托工作室積極探索實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工作室負責人帶領學生在社會上承攬創意設計項目,在項目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將項目轉化為教學任務,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按照職業性與開放性內在需求,通過校企人力資源共享,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服務教學。一方面,學院積極吸收企業中經驗豐富、技能高超的優秀設計師到學院授課,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經驗與技術指導,并加強兼職教師專業知識、理論知識、教學能力的培訓;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自己的技能、積累經驗,更好地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專業技能。通過兩種方式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與綜合技能,更好地開展課程教學。
(二)政企校共建文化創意中心,打造校企育人平臺
恰逢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學院創意設計類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引起日照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1~2012年,在學院已有的15個創意設計工作室的基礎上,在日照市委宣傳部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扶持下,吸引日照市9家高端創意設計企業入駐,打造了建筑總面積10000多平方米的“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中心”。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創意中心的創立為學院現代學徒制試點搭建了專業的平臺,為學院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以文化創意中心為平臺的基礎上,經過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分類教學、項目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分類教學、項目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一)以文化創意中心為平臺,分類教學,推進現代學徒制實踐教學
現代學徒制一般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項目實做形式,使學生課堂學習和在工作室(企業)中的學習、實訓有機結合。學生入校后,第1~2學期按照常規教學計劃進行公共課及專業基礎課的學習,第3~5學期根據個人發展意愿和企業的需求,進入企業或工作室,進行學徒制式的學習。師生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學生專業發展方向。
學院對各專業課程進行具體分析,明確學徒制實施的專業范圍和領域,根據工作室和企業的業務方向、教學能力和綜合實力,確定其可以接收學徒的專業領域和人數。在學院的統籌安排下,工作室和企業對申請進入的學生組織考核,考核內容以職業技能為主,通過考核的學生即進入工作室、企業成為學徒。
這種與文化創意中心共同實踐現代學徒制是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融合形式。從內容和對接方式上,能夠真正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深度融合。據統計,文化創意中心自成立以來已培養近300名學生,為社會輸送了一批批優質的創意設計人才。
(二)項目實做提升學生技能水平,推進創意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方向定位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改革初期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不適應“項目實做”制教學的要求。各專業深入行業調研,理清了區域設計崗位需求,按照工作過程和項目需要,重新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崗位設置項目化課程,保證項目實做教學順利實施。
文化創意中心圍繞8個創意設計類專業,運用自主開發文化創意項目、承辦中心內企業項目、承接社會項目的方式,企業領做、教師參與、學生實做,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銜接,教學場所也是生產場所,學生也是員工,按照市場要求和職業標準,學生在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的共同帶領下,完成實際工作項目。
各工作室將實際項目引入教學,實施過程按照企業的標準設計,學生也就自然地進入職業角色,技能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同時,也形成了我們以工作室項目實做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定位。
(三)公司化的運營方式,促進學生就業質量的提高
工作室就是企業,學生就是職工,這種與企業無縫對接的培養,企業最歡迎,學生的待遇、薪金起點也高。工作室本身就是以真實公司出現,完全公司化體制,對每一個崗位有詳細的規章制度,所以說每一個崗位都不是虛擬的,都是真實存在的,都有詳細的任務。
在實行“公司化運營”的教學模式時,導師為本學院的專業課教師和外聘教師或公司的專業設計師。一方面,使學生更加了解教師的設計活動和思維方法,另一方面,促進了教學與實際工程的結合,提高了學生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公司化運營”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學生實際工作成績為評價標準,由項目導師具體負責,建立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考核。主要考核點包括兩個方面:(1)學生完成崗位工作任務過程中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與職業素養,包括學生的出勤率、設計思維、設計成果、動手熟練程度、工作態度、團隊協作態度、職業道德、遵守學院的制度情況等。(2)校內和校外考核相結合,主要由校內導師與企業指導教師對學生完成崗位工作的過程與工作完成質量等進行評價。
通過這種公司化的模式運行,學生從入學到就業除了具有實踐技能經驗外還具有社會工作經驗,縮短學生與企業距離,使學生在畢業前就直接具有社會職業經驗,提高學生就業水平與質量。
以文化創意中心的賽森空間設計工作室(已注冊為空間設計事務所)為例,該工作室主要對接的專業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該工作室采取公司化的運營方式,將工作室劃分為工作區和學徒區,工作區由老學徒組成,承接具體的設計項目,學徒經考核后從新手變老手、轉入工作區。該工作室自2007年成立以來共培養了112人,只有11人未從事本專業,13人自主創業有了自己的公司,32人成為公司的主管或項目經理,56人成為設計師。
(四)以工作室為平臺,以真實項目作為驅動,與課程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戰中學習
為進一步完善文化創意中心育人平臺,根據我院實際情況,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創意設計學院先后制定完善了《工作室考核管理辦法》《現代學徒制學分互認管理辦法》《文化創意中心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辦法》等文件。對文化創意中心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工作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工作室按照辦法合理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根據學徒培養工學交替的特點,探索實行學分制,創新教學分類管理。
在教學過程中,每學期首先由教學科對各專業課程進行具體分析,明確學徒制實施的專業范圍和領域,提出學徒制教學的意見、建議。同時,改革教學管理方式,構建適合學徒制下的課程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等管理體系。教學科與工作室(企業)共同制定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適合學徒制的公共課程、理論課程、項目課程等專業課程體系,其中項目課程按照企業、行業需求設置。積極為工作室的學徒制工作創造條件,實事求是地認定工作室教師的工作量。與工作室(企業)共同制訂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對教師(師傅)進行績效考核, 組織對學徒期結束的學生進行專業課程考核并給予相應學分。
三、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成效
通過“分類教學、項目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日照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
(一)創新創意成果轉化能力水平提高
近幾年,文化創意中心各工作室通過項目實做帶領學生承擔了大量的創新創意項目,近三年,各工作室完成社會服務項目100余項,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工作室負責人通過承接大量的社會實際項目,也促進了自身技能水平的不斷提高,為人才培養水平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學生就業與自主創業成果顯著
試點學生具備較高的技術技能和實際工作經驗,成為企業爭搶、爭用的對象。文化創意中心成立以來,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的300余名畢業生已在相關創意設計類企業順利就業,還有眾多的學生選擇了自主創業。學校在文化創意中心開辟了畢業生創業區域,積極扶持學生自主創業,已有多名學生創立了廣告設計制作中心、影像工作室、服裝工作室等,學徒變成了師傅,當上了老板。
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應注重過程管理與考核方式變革,考核時應重在考核學生完成崗位工作任務過程中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與職業素養,由校內導師與企業指導教師共同對學生工作過程與工作質量進行評價,并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應積極探索學分制改革,把完成的真實項目和工作任務納入學分管理,提升人才培養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實施的“分類教學、項目實做、公司化管理、工作室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對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積極探索,也是推進校企合作、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靈活性,必將為國內職業院校開展學徒制試點提供參考和依據。
參考文獻:
[1]謝志遠,朱賽萍.高職導師制的創新與實踐:“導師+項目+團隊”模式案例分析[J].江蘇高教,2014(4):52-55.
[2]劉巧芝,徐麗.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2015(4):81-84.
[3]王志偉.基于企業工程項目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1):21-24.
作者簡介:厲建剛(1967—),山東日照人,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