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78-01
實踐活動課的開展,對教師而言,早已不是個新鮮的話題。地理實踐活動通過學生在理論與現實、自我與社會和自然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和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渠道和空間多樣化,學習方式情趣化、生活化,地理知識在活動中內化為自身的知識資源,成為終身有用的知識。關于地理實踐活動課,本人從以下三方面粗淺談談看法。
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學生實踐活動的理論價值
1、地理新課程強調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實踐活動正是以實踐為取向、以體驗為核心的活動,地理的一些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活動為學生打開了一條通往現實生活世界的通道。
2、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踐活動正是通過讓學生真正參與、獲得各種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不斷豐富的過程中,實現理性認識的鞏固和升華。同時,學生也容易體驗到知識生成的成功喜悅,從而增強了學習和探究地理知識的興趣,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3、新課程強調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實踐活動本身就具有開放性,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把地理知識與社會、家庭等課堂以外的信息有機整合,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使地理課程內容具有了開放性。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豐富初中地理教學,多方面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
1、通過學生實踐活動,深入淺出,鮮活了地理抽象知識,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記得在《地圖》的教學中,地圖三要素是很繁冗難解的知識點,于是我讓學生拿著學校地圖,與他們一起活動于校園,觀察每一座建筑物的相對位置、量算校路的長度等,通過一系列親身體會的實踐活動,學生對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這些知識的理解深刻許多,比紙上談兵要好得多。學生實踐活動還可以為教材中抽象的孤立的知識提供極為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例如學習《天氣與氣候》時,我布置學生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途徑,搜集一個月來的氣溫和降水量,并繪制成統計圖表。這一個活動,使書本中毫無趣味的氣溫曲線圖、降水量柱狀圖的來源變得生動、豐滿起來,學生學習起來更有干勁,使用起來也得心應手。
2、通過實踐活動,增加了地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豐富了地理知識的 趣味性和探究新,同時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任何一次的實踐活動都不可能單一地使用地理知識,每一個活動主題的完成都是對多學科知識綜合運用和不斷探究的結果。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時,讓學生調查學校垃圾的處理,學生需把地理知識充分地與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分析,再運用數字統計法,最后以小論文的形式提交活動調查結果。有個學生還發揮自己的美術天才,把垃圾的分類畫成簡明、形象的示意圖,美化了我們本年段的垃圾箱。不難看出,通過實踐活動,各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知識遷移等能力都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學生對活動饒有興趣、游刃有余,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地理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力度。
3、通過學生調查體驗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地理收集資料、歸納知識的能力和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恩格斯說過:“從事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基本途徑。”單純的課堂空間太小、知識也過于單調和乏味,而實踐活動能夠給予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學生嘗試、探究的機會多,動手能力、收集整理能力、歸納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分析判斷能力等無疑會得到大大的提高。由于實踐活動經常采取小組活動的形式,學生通常進行任務分工,然后再把調查結果匯總,共同分析討論,達成一致的結論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于是,合作交流的習慣在不自覺間形成了。
4、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動性加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水到渠成。例如,前面的“垃圾處理”活動,學生從中學會了垃圾的分類,懂得可回收垃圾的價值,于是學生自覺地投身于飲料瓶、廢紙等的收集工作中。這正是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而形成正確的環保態度,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又如學習《日本》時我讓學生作市場和家庭調查,主題是“日本的家電產品占中國市場的比例”,學生在調查報告的最后寫到:“……中國應該著力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我們一定努力,讓寫著Made in Chain 的產品滿世界飄。”學生的愛國熱情被點燃了。可見,實踐活動猶如春風化雨般潛移默化,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水到渠成。
三、在地理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應該注意的幾個方面
1、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首先,實踐活動的主題要與地理科學相關聯,與正常教學進度相適應。切忌為了豐富教學,盲目行事,脫離地理教學本質。其次,活動課題應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在生活中要有相關地理現象存在,方便學生觀察、調查、體驗、操作等。這樣,學生在生活體驗中能找到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探究空間,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地理實踐活動的過程。實踐活動是個開放的、自主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既要能夠體現地理學科性,又要顧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個體特性,要能夠在讓每位學生的特長和潛力得到發揮的同時學到地理知識。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教師不可以替代學生,更不能急于求成,在布置活動時過早地把結論透露給學生。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只是個顧問、指導者,而不是操作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可以充分自主、充分自由地開動腦筋,大膽想象,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3、對地理實踐活動的評價。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過程體驗,如直接與活動對象接觸、打交道,要自己尋找、發現結論,甚至自己動手去設計、制作等情感體驗、知識生成、經驗積累。因此,教師不能絕對地把活動的結論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而更應該注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求真的態度、與眾不同的思考、獨特的探究方式、獨辟的探究方案等方面。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親口吃一吃,”把實踐活動當成是地理教學中嘗梨子的過程吧。我們應與時俱進,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步伐。把實踐活動充分融入地理教學中,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初中地理教學變得更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