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劍
摘 要:針對高職院校對《液壓控制》課程的教學要求,分析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根據課程教學特點規律,探討了“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該課程中的組織實施方法。
關鍵詞:教學做;教學模式;液壓控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03-01
《液壓控制》課程是高職機電類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程,該課程概念抽象、原理難懂。以灌輸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發展要求,也不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狀況,調動不起高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有必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即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這種需求。
一、“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
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觀認為:教學是一種有“目標的活動”,即行動,強調“行動即學習”,強調通過行動來學習。傳統的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模式,主要解決“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大多采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而職業技術教育以過程性知識為主,要求解決的是“怎樣做”和“怎樣做更好”的問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是該教育體系下的一種教學模式,按照“夯實專業理論、突出操作技能、對接崗位需求”的培訓思路,遵循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生成規律,堅持“能力培養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相結合”,使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做中悟”,培養任職崗位能力、提升培訓質量。
二、《液壓控制》課程教學要求
《液壓控制》是現代技術中聯結機械與控制的一個紐帶,在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及市場的需要,企業對中、高職學生的從業崗位已轉變為生產一線的中、高級應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精神,在教學內容上突破原有學科體系,適度降低對液壓系統設計計算方面的要求,減少液壓基本理論的講授,對液壓元件及系統的性能分析以定性為主,定量為輔,突出加強了液壓回路的實際應用、液壓回路的搭建和實際動手操作技能的培養。在目前有限的教學學時內,要使學生既能理解和分析液壓系統,又有一定的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除理論教學外,必須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上針對中、高職生源的實際,沖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貫徹“教學做”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及其相對應的教學方法。
三、《液壓控制》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組織實施
1、確定課程教學內容
為了能夠有效地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教學,需要對課程原有理論和實踐內容進行整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根據崗位目標對高職人才知識、能力的要求,以“基于崗位實踐操作使用過程”為導向,設置“學習項目-學習任務-相關知識”的內容框架,在編排序列上采取以實踐操作使用流程設立學習項目、以崗位設備操作步驟和功能組建學習任務的方法,將實際液壓設備具體結構、原理、應用技巧等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優化重組,制定教學內容。在實施時,首先明確使用液壓設備所要學習的知識點,然后將多個知識點進行功能模塊化重組,形成任務,最后按照設備的操作使用過程將相關任務串聯劃分為一系列學習項目。理論知識部分,教學知識盡量淺顯,夠用為度,體現少而精的原則;實訓操作部分,針對每一個典型液壓元件,設計出能充分顯現該元件作用的典型的液壓回路,供學生自行搭建,讓學生在實際的回路中了解元件的作用和原理;內容拓展部分,根據《液壓傳動》課程的特點,為學生制訂一套由淺及深,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實訓課題。由學生自行設計并搭建回路,使學生在掌握專業基本技能的同時,了解液壓控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做到與企業實際接軌。
2、教學組織實施
在項目任務實施前,要制定項目教學計劃,計劃好每次課程教學的項目內容和進度。每個項目任務的“教學做一體”教學分為理論講解、技能訓練、檢查考評三個階段。現在以液壓系統壓力控制回路的搭接與控制為例說明:
(1)理論講解。教師在課堂先介紹要搭接的壓力控制回路的功能、油路的組成及其各控制閥件的作用。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有關內容。分別講解油路所用到的順序閥、溢流閥及先導型溢流閥等相關知識。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所學的理論知識,解答學生的疑問,使學生初步看懂所要搭接的油路圖。還要布置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在課本和往后的實踐中尋找答案。
(2)技能訓練。安排學生到實訓控制臺搭建回路,在搭建油路的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識別和分析溢流閥和順序閥等壓力控制閥件、正確識讀液路圖、連接油路和換向閥的控制電路。通過控制回路的搭接與測試控制,訓練學生識別壓力控制閥和使用萬用表等常用工具的能力,根據系統油液壓力的控制來探討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將所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實踐中進一步學習和應用知識,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學生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鼓勵學生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小組之間互相討論,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并用正確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引導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檢查考評。按項目教學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項目任務后,都要進行檢查和考評,以此作為評定學生總成績的依據,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檢查內容和形式:一是檢查學生完成油路搭接的情況,現場測試搭接的回路,考查學生對油路搭接、壓力閥識別及電路控制的動手及原理分析能力;二是開卷測驗布置的思考題,考查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注意考查學生的學習表現、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每個項目任務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完成一定的理論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技能訓練。通過完成項目任務,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獨立思考及合作學習的意識也得到強化,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技能,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同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