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營
摘 要: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學校要和家庭緊密配合,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了解孩子在學校與家庭的學習和生活,尋找最好的教育方法,共同努力,一起用心構建家校橋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關鍵詞:家庭;學校;合力;教育;溝通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54-01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學校教育要實現促進學生和諧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兩個教育,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向兒童提出一致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這就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學校是不可能單獨把孩子教育成才。只有都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的宗旨,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家校合力的意義
習近平主席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人的進步的影響是終身難忘的”。父母不應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因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相互交流是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好途徑。有一位教育家這樣說過:“誰放棄了家庭教育,誰就幾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誰贏得了家庭教育,誰就贏得了孩子輝煌的未來。”一個孩子的道德品質、理想情操、志趣愛好、個性修養、行為習慣的形成都離不開家庭。家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都會對孩子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長期以來,許多家長都認為既然我把孩子送到學校,教育的責任就是學校。沒有意識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而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把自己的素質和教育孩子聯系起來,總是對孩子提出過多的要求,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在意自己給孩子起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總是讓老師看管。這樣就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從而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因此,要讓家長明白家庭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家校溝通,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健康成長。
習慣是長時期形成的一種傾向性行為,無論是良好習慣的養成還是不良習慣的矯治,都需要一個相當長時間的教育,在這個教育過程中各種教育力量必須一致,這樣才能保證習慣培養的經常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只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老師經常抱怨學校辛辛苦苦教育5天,可一到周末休息兩天后,再上學就又變回原來的樣子,不好家庭和社會對學生2天的影響大于老師5天的教育,這就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一致,相矛盾的結果。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認為,“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培養良好習慣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成人,為孩子以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而習慣的養成不僅僅是需要老師在學校教育,更需要家長在家進行教育,只有一起配合,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三、家校溝通的方式、技巧。
教育好孩子是一門極其深奧的學問,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是每位老師的心愿,更是每一位家長的心愿,那就需要多溝通,作為學校、班主任老師應結合具體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
1、多種形式,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
第一,電話聯系:這是目前用的最多,比較方便,也是最節省時間一種方式。第二,微信溝通:手機微信為家校溝通提供了更便捷的聯絡方式。第三,利用校訊通這一平臺:及時把學校的通知,班級的考試情況及活動情況告知家長。第四,面談:每天都有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當學生在學校出現了一些較為嚴重的情況,而用電話溝通又顯得不太正式時,就可以與家長面對面進行交談。第五,家長開放日:通過家長開放日,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環境及設備,了解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讓家長們走進課堂聽課,觀看學生表演、才藝展示,更好的了解學校及孩子。
2、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提高溝通效果
作為班主任,要想與家長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就必須高度重視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掌握必要的方法,也是溝通取得實效的關鍵。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客觀地、全面、公正地評價每個學生,使學生家長聽后,覺得這是教師的肺腑之言,感到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務是與學生家長的愿望相一致的,從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學生。對待學生家長要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發短信要客氣,要注意禮節,不起高調,不發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對待學生的冒失和錯誤與學生家長溝通,講究一個“誠”字。用誠心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使他愉快地與你合作。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后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如此家長才會歡迎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班主任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互相滲透的直接操作者,如果與家長溝通不暢,久而久之,難免會產生矛盾、積怨,甚至對立,嚴重影響班級工作的正常開展和家校關系的和諧發展。掌握好與不同家長的溝通技巧,是取得家校協作成功的關鍵。
我們說,孩子是社會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學校的教育宗旨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孩子既成才,又成人,不使任何一個學生掉隊,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適應未來,都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思維在這個階段成長,性格在這個階段初步確立,所以做好家校溝通,對于孩子的發展有極大的意義。
打造家校和諧的平臺,是教育順利進行的保障。只有家校之間密切交流、有效溝通,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只有學校與社會、家長建立相互信任的友好關系,學生在學校教師、家長的同步辛勤教育下,良好習慣才會越來越多,學習成績也會不斷提高。為此,家校應聯合起來,形成教育的合力,使有利于教育教學的因素發揮最大的效能,讓我們一起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