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樂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76-02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修改語段的思維方式,判斷修改著筆處。
2.激活學生現有詞匯,咬文嚼字,口語化表達書面化,提高寫作水平。
3.競爭激勵,提高寫作興趣。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判斷修改著筆處。
【教學方法】任務導向教學法、小組合作法、競爭激勵
【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布置任務,與學生共同完成例1。
一、導入
同學們覺得自己在期中考中寫的考場作文好嗎?
明確:考試時間緊張,匆匆落筆,總有不盡人意之處。這節課,我們共同修改幾個作文
片段。
二、布置任務,分析任務。
(一)教師下發任務書。共同完成例1。
例1:學生考場作文片段: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在班級里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從沒參加過任何活動,從而使我變得很膽小。但是在六年級新轉來了一個班主任,她是一個很陽光的人,總是把笑容帶在臉上,有她在的地方總是很熱鬧。
1.要修改這個語段,如何入手?
明確:先明白作者想表達什么。再關注形容詞、動詞的運用。另外,盡可能的用上一些常用修辭,如比喻、排比等。最后,注意緊扣話題。
三、完成例1
1.同學們獨立修改。
2.展示評價。
明確評價角度:1. 言而盡意,用詞準確 2.表達生動形象 3.符合話題 4.書寫端正
教學實錄
一、明確修改思路
師:我們先看任務書上的例1這個語段。
例1:學生考場作文片段: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在班級里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從沒
參加過任何活動,從而使我變得很膽小。但是在六年級新轉來了一個班主任,她是一個很陽光的人,總是把笑容帶在臉上,有她在的地方總是很熱鬧。
師:我們要修改這個語段,如何入手?
生1:修改字詞。
師:比如說,可以修改哪些詞?
生1:我覺得可以把“總是把笑容帶在臉上”改成“滿面笑容”。
師:我們先不評價改得好不好,她為我們修改語段提供了一個思路。我們可以先判斷作
者想表達什么,再考慮是否可以換種表達形式,可以脫胎換骨,只要意思相同或相近。那我們順著這位同學的思路,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生:她的臉上總是洋溢著陽光般的笑容。她是一個很陽光的人,笑起來給人一種暖暖的
感覺。她的嘴角始終保持一道美麗的弧線。
師:大家的思維十分活躍,非常棒。修改語段最怕被原作者語言表達方式禁錮思維,我們要打破思維定勢,可以在原句上動小手術,如學生1講的修改個別詞語,也可以大改動,只要言而盡意,準確表達,并努力比原作者寫得更生動些,便是成功的修改。要想形象生動,我們還可以添加什么“調料”,讓句子更生動,更精彩?
生:運用一些修辭。如比喻、排比等。
師:我們小結一下,修改語段,我們要先明白作者想表達什么。再關注詞語的運用。另外,盡可能的用上一些常用修辭,如比喻、排比等。最后,還要提醒大家,我們是話題作文,還要注意緊扣話題。
二、修改例1
1、同學們獨立修改。2.展示,評價。
明確評價角度:1.言而盡意,用詞準確 2.表達生動形象 3.符合話題 4.書寫端正
生1評價:“一粒塵?!睂懙煤?,運用比喻,語言簡練而形象生動。
生2評價:“灰色”一詞用得很好,另外將老師比作“畫家”,改變了我生活“灰暗”的
局面,不過我覺得改成“她像一位畫家,用她的笑容為我的生活帶來五顏六色”這樣寫更好。
師:優點說得到位,缺點還有嗎?
生3:涂改太多,卷面不夠整潔。
師:寫作時可以在草稿紙上寫個大概的思路,再謄寫到試卷上。我們再來看另外一位同學的作品。
生:“格格不入”用得不錯。
師:我覺得意思用到位了,但使用得不夠恰當。句式結構上,可以如何調整?
生:我與校園生活格格不入,似乎通順些。
師:句子主要說的對象是誰?
生(齊答):是“我”。
師:對,寫文章一定要注意主語一致,不要隨意切換主語。再看這篇,大家來點評。
生:“沉默寡言”用得好。
師:可見同一句話我們可以有很多種表達,寫作時注意咬文嚼字,定能寫出好詞好句。
課例點評
評改,剖析時,帶領學生按照講評依據進行修改。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大致掌握了修改方法,然后讓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畫出自己認為精彩的詞句,同時發現自己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修改遺漏;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2、分組修改,集思廣益
學生自評完后,老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包括作文寫作能力優、中、差三種類型的學生。修改時,先有一位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其余同學聽,然后大家一起進行分析修改,全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擺優點,評不足,提出修改、補充的意見。遇到不好解決的問題,與老師商量,最后每組選一名代表對本組修改的情況進行介紹交流。以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同時還要求學生推薦本組的優秀習作張貼在班內的“學習園地”中,這樣,大多數學生在老師的信任與鼓勵中,愉快地完成作文修改,對作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3、師生同評,有機結合
學生自改互批后再交到老師手中的作文變得好很多,教師在批改過程中不僅要看學生的作文寫得如何,還要看學生修改得是否得當。準確的評價,教師要及時表揚、鼓勵;不準確的評價,教師要進行客觀的分析、點撥。通過好文共賞或差文共析,每個人都有機會共同發現別人的優點或缺點。一學期結束后,將這些好的習作出版在《班刊》里。或者鼓勵他們向報刊、雜志投稿。通過這樣的方式,激勵了學生寫作、評改的興趣。今后將會更積極、更主動地寫好每一篇文章。
綜上所述,小學生心中習作的荒漠需要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得到綠化,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能吃透大綱的精神,認知學生年齡特點,對學生的作文給予正確、客觀的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心靈的體會,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愿農村小學習作評價春風化雨,生機勃勃。
參考資料:
[1] 張 慶.我的小學語文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賈志敏.賈老師教語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