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珍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03-01
以“以人為本、促進發展”、“服務于教師、幼兒、家長”的理念, 外樹形象、內抓質量為重點。在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課改給我園帶來了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和角色發生了變化,由原來關注知識傳授轉變為重視幼兒認知、情感的培養,教育活動的組織由原來的單科轉變為更加注重各領域之間的整合;幼兒的學習興趣也發生了變化,由注重結果轉變為活動過程;環境創設發生了變化,由固定不變的模式轉變為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家長對幼兒園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被動轉變為主動配合。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的成長和幼兒的發展是一個連體,只有教師持續不斷地為幼兒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驗,才能不斷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教職工將個人的教育行為、工作行為與提高幼兒教育服務水平相結合,努力培養一支愛心育幼兒、親切對家長、與同事友好協作的教職工隊伍。通過網站論壇,引領教師學政治、學業務,創設學習型環境,提升教職工的素質和修養。要求每位教師精讀教育書籍,跟蹤讀教育雜志、并做好讀書筆記或寫讀書心得,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強化培訓,加快發展。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自學和學歷達標,計算機、普通話考試,自我加壓、自我完善。
二、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增強競爭力
隨著教育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幼兒教育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已成為一個十分嚴峻管理問題,必須樹立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提高辦學層次,增強競爭力。
1、管理是關健。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是實施幼兒園管理的前提,“沒有規矩不成方園”,注重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創造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建立了內部管理體制和崗位責任制,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實行教職工聘用合同制,平等競爭、嚴格考核,在分配制度上體現按勞分配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月考評和年度考評制度,把教職工的待遇與德、能、勤、績掛鉤,以考評促進成長,工作有活力,創造性得到了發揮。
2、創設互動式環境。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要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游戲、快樂、自由的“開放式”環境。主題墻面的創設要與幼兒園課程的實施和進程相結合,不僅給幼兒提供展示作品的機會,同時也是實施本班課程計劃的手段之一,使幼兒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互動,獲得豐富而有益的體驗,也使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凸顯和張揚。
3、加強教師反思能力,構建反思型教師角色,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實踐前反思,我要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實踐中反思,隨時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檢驗預定措施的可行性,調整策略。實踐后反思,在自己反思的基礎上,及時記錄,提出整改意見。不定期撰寫教育教學反思。
三、優化教育科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注重教研學習和課題研究的開展,注重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合作學習的模式。定期開展學習與課題研究有關的內容,通過業務學習、專題研討等,讓教師分享、反省與評價,集體反思與個人反思相結合,相互學習,合作學習,通過自學、教研、實踐、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增強教師使課程理念更能有效的得到貫徹實施。
2、積極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模式,將課題研究與課改相結合,結合本園的課程改革對各領域教學的活動的研究,對主題活動中教師整合理念落實的研究,加強反思與實踐,讓課程改革活動真正落到實處。一是教師將探索型主題活動與做中學緊密結合,從生活、學習、運動、游戲活動中,讓教師學會運用嘗試教學法、感知操作法、情景教學法、設疑表述法進行組織活動。每學期每位教師有一堂實踐課活動,教師聽課后及時反饋,共同探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教師進行巡視聽課、預約聽課、隨堂聽課和比較聽課,及時了解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水平及幼兒的學習常規、學習習慣、發展情況等。提高了教師了解兒童、設計課程、創設環境、支持活動、實踐反思、合作教育等方面的能力,來構建“玩中學、問中學、想中學、做中學”的活動模式,讓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想象、樂于表達;實現以課題促課改,以課改引課題的互動發展。
四、以實促發展,以細保平安,創設“服務”型后勤運作機制
1、強化安全意識。樹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壓倒一切”的管理意識,下大力氣狠抓幼兒園的安全管理。經常性開展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消防安全、校園安全及種類自然災害和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增強廣大師生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二是簽定各種安全工作責任狀,建立健全綜治安全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二要認真組織好幼兒散游、戶外體育活動和路隊護送、幼兒入離園接送工作,杜絕不安全事故的發生。四是各班教師把安全工作納入日事議程,利用有利時機加強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
2、加強保育工作,檢查督促經常化。做好幼兒園衛生保健宣傳工作和幼兒疾病預防工作,嚴把晨間檢查關、物品消毒關、傳染病隔離關、物品進口關,加強體弱兒的跟蹤與防治。教師抓好保育工作,真正實現從“保”到“育”理念的轉變。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思想,對孩子的健康負責,認真做好幼兒體格檢查工作,對孩子的成長進行量化評估,合理搭配幼兒成長所需的營養成分,制定科學合理、營養豐富的膳食,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3、做好家園社區工作。家庭、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重要環境,學習的有效資源,促進幼兒發展的平等合作伙伴,以“服務幼兒、服務家長、服務社區”意識,充分挖掘、利用社區環境、文化教育資源,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并體現在教育課程方案和教師組織各項活動中。通過家教宣傳欄、家長開放日、家長育兒經驗交流會、家園聯歡等途徑,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課程和育兒知識,實現幼兒園與家庭與教育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