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72-01
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互動是每位教師設計、組織、評價教學時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教學的環節設計、教師的教學目標達成度、教師執行教案的能力等等。
那么,怎樣的互動是有效的?具體的表現如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映,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回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動關系”。因此,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逐漸清晰“師幼互動”的實質,即通過有效的互動,建構新型的師幼關系,形成交互影響,不斷產生“思維共振”,達到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目的。
如何實現集體教學活動中互動的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我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和探索。
一、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設計適合的互動提高活動有效性
我們在設計一個集體教學活動時,正確的認識幼兒的發展水平,是保證集體教學活動有效互動的前提。教師要充分考慮到本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理解和預想到幼兒可能出現的行為,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設計適合的互動問題。比如:在主題《在秋天里》有這樣一個集體教學活動《裝水果籃》。活動設計環節有讓幼兒自己根據任務卡裝水果,教師會準備大量的操作材料,不僅是提供許多種類的水果,還要考慮數量的合適,同時給幼兒設計的任務卡也要考慮中班幼兒實際的數的經驗,還要考慮幼兒之間的個體的差異,提供的任務卡難度不同,最后還要準備驗證的過程。在這里,我們老師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裝水果,幫助幼兒感知數物的對應,這個過程也是活動的重難點,通過這樣的操作,讓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幼兒的學習的情況,活動的有效性有所了解。
二、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要有效調控,層層追問
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往往會根據活動預設進行提問,但是在活動中完全按預設好的問題實施卻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所以組織教學活動,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適時、適當地調整預設的問題,而提問的適切性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品質的高低。因此,教師根據教學現場的實際情況,通過巧問和追問引導幼兒針對各種問題進行思考,有效調控教學現場。
1、傾聽是巧問的前提,教師善于傾聽幼兒,包括傾聽幼兒的妙想,傾聽幼兒的童心,傾聽幼兒的錯誤,傾聽弱勢幼兒的聲音等。
2、現場的巧問要抓取即時的素材,抓住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多用激勵、接納的語言增進教師與幼兒互動的行為,有效引導幼兒的比較與思考。
3、充分有效地運用“追問”,展現幼兒的思維過程,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的“真跡”,這樣既能了解幼兒探索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所在,使幼兒的思維狀態由此得到啟動。捕捉細節重在一個準字,教師通過“追問”將某一幼兒的想法呈現在大家面前,不僅使教師了解了幼兒的思維過程,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了傾聽、理解他人的想法、發現他人問題、同伴互相質疑等師幼、生生互動的環境。活動中,教師“追問”得當,是進行有效師幼互動的關鍵。過程中,教師必須思考“追問”的適宜、適時和適度,以提升“追問”的質量。
三、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要及時關注幼兒,給與幼兒溫暖的情感回應
在集體教學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的關注幼兒的反應,要學會從幼兒的回答中了解實際發展水平,并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靈活調整教育策略。當教育活動中幼兒出現了更有價值的關注點,教師更應該予以鼓勵,情感上的支持。
中班的幼兒都會察眼觀色,他們都會喜歡面帶笑容、和善、有耐心、喜歡自己的老師,感受被愛、被關注、被尊重、被支持的積極情感能夠使幼兒產生信賴和安全感,能夠產生積極 有效的互動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一顆童心,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善于體悟幼兒鮮活的情感和需要。要賞識幼兒的主動互動行為,以平和和正向的態度對待幼兒,營造民主、和諧、輕松、自由的互動環境。
四、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合作活動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一直堅持"蹲下身子跟孩子說話",意思就是以平和的語氣與幼兒交流、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相處,更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在幼兒的眼里,老師是高大而神圣的,沒有人比老師更厲害,他們對老師十分崇拜,如果哪個孩子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心里就樂開了花,比吃到巧克力還高興呢。在老師的眼里,幼兒是純潔的、善良的、可愛的,即使有點破壞行為也是無意識的,所謂的"調皮",正是他們的可愛之處。在這種和諧的師幼關系中,我們選擇了"做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比如,在戶外游戲活動《老鷹捉小雞》中,我主動做排頭當雞媽媽,幼兒緊緊抓著我的衣服,然后跟孩子們一起躲避老鷹的追趕,一身的汗水淹沒在歡笑聲里。我的參與,調動了所有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們井然有序的活動著,我們一起游戲、一起歡笑,一起交流經驗,一起享受著活動的快樂和合作的幸福。
總之,集體教學活動的互動實際上就是指的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的載體便是師幼間 的交往與互動。形成師幼間的有效互動提示我們應該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兒。只有營造出開放和允許自由表達的活動氛圍,才可能啟發并引導幼兒積極的思考 與參與,才能夠獲得理想的師幼互動。